微信分享图

年度艺术人物·重新定义 | 谭平:重新开始


年度主题策划


艺术,本就是一种对于人类真实处境的审视与反思,并提供出富有想象力的新的可能。一个不断变动的时代对艺术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不能在个人方法论和观念上有所推进与更新,其艺术将面临失语和无效的危险。如何将对时代、现实的观察与感受以一种独特的编码方式融入到艺术语言之中,一直是艺术家工作中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也最有创造性的工作。这必然要求对既定概念做出修正,打破已然失效的定义与界限,跨界重组,一方面更有机地使艺术融入生活,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扩展艺术表达的半径,更新对于艺术的认知。

不同于科学家勾画出的一个个未来科幻愿景,艺术家则往往是回归到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生命内核,提出最直接最根本的命题:我们为什么要走上这条道路?这一切是否有必要,有价值?是否越新越快就一定会越好?……艺术家在个人身上对抗着固化与单一化的时代弊病,他们依然是当今社会机体中最富创造活力的群体。

今年共有 16 位艺术家入选库艺术“年度艺术人物”,他们对时代有着深刻洞察,以创造性的工作打破界限,不断刷新人们对于事物的固有认知,并在开放性的工作中不断自我更新。可以说,在这个不断变动的时代中,他们是最能够诠释艺术的存在意义与价值的艺术家。




◎谭平



年度艺术人物推荐辞


疫情中的这两年,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对谭平个人来讲,同样也是一个转折:他由一位教授,一位管理者重新回归艺术家的身份。2021 年,他先后在北京、香港做了两次大型回顾展,对自己以往的作品脉络做了系统的回顾与梳理,这同时也给谭平提供了一次自我审视的机会。处在这样一个对未来空前虚无和不安的时代,谭平在自问,他的艺术是否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处于当下的真实生命体的恐惧、纠结、不安、期盼等等……这种由内而外的生命力的全然爆发是他现在所想要的。由此我们看到他的绘画由单纯、优雅、极简变得混乱、粗粝、激烈和冲撞。将问题转化为创作的养料,这是谭平一贯的态度。面对世界与个人的全新节点,他在不断地体会和汲取能量,并重新开始。


《谭平:绘画是什么 1984-2021》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中国北京

2021






艺术人物个案
ARTISTS




艺术家很难在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艺术道路规划清晰,都是随着时间和对艺术的理解自然而然走出一条路来,每一次的变化很大程度上都来自直觉。


《谭平:绘画是什么 1984-2021》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中国北京

2021



库艺术=库:2021年您的两个回顾展相隔半年多的时间,一个在北京,一个香港,展览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这两个展览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谭平=谭:这两个展览在策划时间上几乎是同步的,香港的展览原本计划在2021年三月份开幕,但后来因为疫情原因推迟到十二月份,我只能以视频的方式参加开幕。当时策划的时候就有意地将两个展览有所区别,香港的展览比较综合,涵盖素描、版画、油画和空间等多种媒介作品;北京的展览则是从绘画的角度切入来进行梳理。整体言之,是希望香港的展览做得丰富,北京的展览做得单纯。



素描

木炭条

硫酸纸

50cm × 80cm

1996



库:大家都说2021是一个历史节点,恰好您在这一年做了两个回顾展,也是您的一个重要节点。回看自己一路走来的作品发展脉络,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谭:有一个感触就是在艺术创作上的一系列变化,既是偶然又是必然的。艺术家很难在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艺术道路规划清晰,都是随着时间和对艺术的理解自然而然走出一条路来,每一次的变化很大程度上都来自直觉,在当时就这么去做了,带有很强的偶然性。


再就是,在艺术呈现上的变化和我的生活道路的选择密切相关,比如当年如果下乡了,可能就成为一个知青,如果还从事艺术的话,现在可能画点水墨什么的,那人生道路就完全变了。我赶上了改革开放,走了另外一条道路,上学、出国、教学、行政管理、创作等等,因为有机会不断接触到新的领域,作品的观念和语言也在不断拓展。同样,现在退休了,回到工作室里,我就要好好来体会当下的这种生活的变化,作品也可能就随之改变。



矿工系列

铜版画

30.5cm x 41cm

1984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身是否能够时刻保持这种生命力,使变化转化成为能量,这是一个挑战。


谭平工作室照
摄影:何禹初


库:对于做回顾展来说,您还很年轻。做完回顾展,是否会感觉自己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谭:做这个回顾展还是很主动的。两个展览做完,马上就会清晰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这也和我的退休有关,因为我也有些特别。如果仅仅是一个老师退休,不教书了,其实变化并不是很大。而我之前更主要是从事管理工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现在要转化成一个艺术家的状态,这就需要去慢慢调整。我在写简历的时候也会逐渐把很多头衔都去掉,只保留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就像我刚才说的,要时刻抓住身份转变的机会,让你的艺术也能够随之变化。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身是否能够时刻保持这种生命力,使变化转化成为能量,这是一个挑战。



无题
布面丙烯
160cm × 200cm
2021



库:您从去年退休之后,生活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说这个阶段也是需要适应的,您感觉自己适应的如何?


谭:这个对我影响不大,正好赶上疫情这样一个特殊节点,一下子就让所有人都处在了停滞和隔离的状态。在这种巨大的冲击面前,个人会显得很渺小。如果大家都还在忙碌着,你突然停下了,会对我有影响,我相信也会产生出另外一种东西。我还是能够主动地面对这些变化,只要有变化,对我来说其中一定有机遇。把所有新发生的事情转化为你的创作资源,这已经变成了我的一个习惯。



无题

布面丙烯

160cm × 200cm

2021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他要对今天的社会有一种敏感度,并且通过作品将这种敏感度体现出来。


无题
布面丙烯
80cm×100cm
2019


库:看您2021年的最新作品,感觉跟之前有很大的变化。画面的矛盾感、冲撞感更加强烈,加入了一些在您画中以往不多见的元素,显然这是在一种新的观念诉求和对绘画理解之上的探索。这是否与您在2021年刚做完回顾展,还有疫情大背景的影响有关?

谭:有关系,无论做什么展览,对艺术家来说都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特别是做回顾展,能够看到自己从学画之初一直到今天作品的整体面貌,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重新审视和反思,然后再重新开始的过程。整体来看,自己以前所做的更多带有现代主义的特性和思路,无论具象、抽象还是空间作品,在想法上都是要把观念和语言不断提纯,让观念呈现更为清晰和准确,在艺术语言的简化上花费了大量精力。但作品是否能够充分体现一个此时此刻正在呼吸着的生命个体,还是将他隐藏于画面背后处在次要位置?我觉得真正好的艺术还是要让活生生的人走在前面,然后才是语言问题。


谭平工作室照
摄影:胥欢


在这两年间,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大家对未来都有很明确的指向,但现在人们似乎已经完全不知道未来走向何处,马斯克想要逃离地球,扎克伯格想再造一个“元宇宙”的世界,好像人们都不想在现实生活中待下去了,“未来”突然成为一个特别虚无缥缈的话题。所谓“面对现实”,都不知道是在面对哪一个现实,面对谁,面对什么?我们一直在寻找事物的“本质”,试图通过抽取和提炼的方式发现普遍性的真理,而这可能恰恰是不真实的,只是人为制造出的一个假象,真正的真相可能就是事物的复杂性本身,那种纠结、矛盾和相互纠缠的状态恰恰是最为真实的。

这也是我的绘画转向的内在原因,由单纯走向复杂,将笔触、色彩、线条、平涂、涂鸦、立体、结构等各种语言方式混杂在一起,它们之间会构成一种新的感觉,折射出此时此刻的人与世界的一种真实处境与状态。这也成为我今天判断自己作品的一个标准。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他要对今天的社会有一种敏感度,并且通过作品将这种敏感度体现出来。


无题
布面丙烯
80cm × 100cm
2019


库:您现在的创作方式也如同当下时代的特征,充满着矛盾和不确定,而您以往的工作方式是在观念和方法论上非常清晰,而过程中充满偶发和不确定。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

谭:我原来的“覆盖”,是画一遍覆盖一遍,非常清楚。现在也有覆盖,但画面有的部分就是正常去画,画面中会包含很多各种各样的元素。我以前一张大画可能一星期就基本结束了,别人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你的想法和观念。而现在一张画完成的时间会拉长,那么你进入画面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从陌生感切入,每次都会有一个新的角度,但也不会把之前的全部覆盖掉。有趣的是,每在画面中加入一种新的元素,就会随之带来很多新的变化。

另外,如果你在观念上有了转变,它的复杂性也是通过时间体现出来的。我并不是想把一张画做得很丰富,而是想把一张画做得很复杂。这可能的确和我以往的经历有关系,无论做管理、教学、版画、设计等等,本身也是多中心,散点式的。



无题
布面丙烯
160cm × 200cm
2021



无题

布面丙烯

120cm × 150cm

2021



无题
布面丙烯
160cm × 200cm
2021






 2021年度艺术人物 

 谭平 


◎《2021年度艺术人物·重新定义》谭平部分内页展示



谭平,艺术家、教育家,1984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八十年代末留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获硕士学位和Meisterschule 学位。英国金斯顿大学荣誉博士。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当代艺术中心主任。在长达 40 年的艺术实践中,他始终探索于绘画、版画、多媒体、设计等多个领域。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波特兰美术馆、路德维希博物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



*Copyright © KUART.All Rights Reserved.

“2021年度艺术人物”专题策划内容由《库艺术》KUART原创,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追究法律责任。








“2022重新提问”
个体绘画中的时代可能
 系列发布计划公开征稿 

艺术从不给出答案,
只是提出那个真实的问题。

2020年遭遇疫情之初,《库艺术》曾推出特别策划2020绘画不死”(点击回顾),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今天,在两年之后的2022年,《库艺术》隆重推出专题策划“2022重新提问——绘画中的时代可能”!聚焦艺术家们在疫情以来的全新认知与思考,呈现艺术家们在充满冲突与未知的时代语境下所进行的绘画探索,深度挖掘与探讨时代症候下艺术家个体的深刻问题意识与自我更新的可能。这也将是库艺术针对持续两年多来的“疫情时代”下中国当代艺术家个体思考与实践的一次重量级总结与记录。敬请关注!



详询请添加客服微信:kuart_xiao
让我们了解您的创作!




 获取国内外艺术教育资讯及课程 

 请关注“库艺术教育”服务号 

作者:库艺术KU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东方根性的当代生长》当代艺术系列丛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