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今日起,我们以每周两次的频率,推出一组关于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的诗文赏析文章。诗作来自石云先生,赏析文字出自介子平先生,这是两位先生时隔五年之后的再次联袂。
石介二先生联袂,四美齐现:一诗一书一画一赏析,即文人山水画一幅,石云先生读画诗一首,石云先生书法一幅,介子平先生赏析文一篇,总题为《江山行吟》。此系列在2017年曾在《老家山西》刊发三十一篇,今二位先生再度联手再推出二十九篇。
霍松林先生评价石先生曰:“其诗文情交融、雅静真淳,其书遒润平和、意趣洒脱。”介先生赏析语妙天下、笔健意浓、解读深入。二者结合有古意亦有今趣,书卷气、文人气弥漫字里行间,请诸君浸淫其中。
画出了十足的孤独
读残道人《山水册页之二》
老石闲花云自去
重林飞鸟邈无音
阿翁梦里应如是
只醉清溪不染尘
残道人及髡残。其作被归为禅画范畴,禅画不同于文人画,不拘泥于笔墨或气韵。纯任率性,随手拈来,逸笔草草,平淡意远不减朴简高妙,随意裁剪而能机趣自然。寂寞之境,高蹈而恬淡,雍娴而哀艳。片刻静谧,稍许凝目后,又是莫名无限的孤独,又是不知所踪的怅惘。
其度酣畅淋漓,倏然跌宕,无拘无束,脱尽羁绊,有此气度,方会使画面自致之极,神会之妙,不再是静止刻板、一仍旧贯之态,而有盘纡腾荡、起伏流怿之势。失却约限的不仅是笔墨,无边无际之感乃时空上的无界域,更是思绪上天马行空、纵横驰骋的无屏藩。杜甫登泰山,径险峰危,壁立千仞,青松舒展,露草轻凝,极目涌云腾雾,心胸顿生豁然,方能写出“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诗句。
此作为册页小品,小径独幽,杉林茂密,远山氤氲,上有悬月。一白衣老翁拄杖探幽徐行,“只醉清溪不染尘”,画出了十足的孤独。寂寞是感觉,孤独是状态,孤独是种状态,与人无法分享。黄山谷《自赞》云:“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周作人《五十自寿诗》云:“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半是儒家半释家,孤独状态也。寂寞也好,孤独也罢,皆平和安详,风趣俳谐,算是具有大智慧。不在两者之间,髡残本就僧人。孤芳中的自守,反骨般倔强,却总有些凄然,一如他此时正走在僻静的林子里。
孤独是文化的状态,也是艺术的追求。孤独源于精神的自足,孤独不等于寂寞,它是对社会的表面离别。孤独是对烦躁与喧嚣的兔脱和逃遁,孤独是否可以如体味宁静般被反复咀嚼,如欣赏艺术般被一时享受,可以的!但能识得大音希声、至乐无声境地者毕竟太少,能破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层次者从来不多,故曰:孤独是一种追求,却是一种人不堪其忧的追求,真像自己在那里守灵。孤独无非随顺世俗、表失自我之孤独与蝉蜕化蝶、创造人生之孤独两种,文人行吟泽畔、形容枯槁的孤独当属后者。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风雨逸其情,四顾苍茫。庄子曰:“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黄仲则曰:“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笔在山水,阔在襟怀,胸中山水,明人见性,无穷奇幻意,尽在一心间。爽朗朴直、痛快淋漓之外,是舒心待月、漫吟词曲的略迹原情,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的言近旨愿。山水冶性,陶写情绪,绘事修身,卑以自牧。情随景迁,看似写景,实则言情,情景交融耳。
介 子 平 简 介
介子平 : 1964年生人,当代作家。出版有《青灯》《烟霏云敛》《少年文章》《消失的民艺》《褪色的记忆》《雕刻王家大院》《大韵书法》《风华丹青》《民国文事》《民国情事》《民国旧事》《苦酒微甘》《此间少年》《田园将芜》《画说山西古代壁画》《我是编辑》《晋九》等文集
石 云 简 介
石云,原名任建国,别署易简、枣庐,1964年生,山西太原人。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客座教授。先后师从董锦璋、梁归智、李元茂、金林观诸先生。着有《周鼎唐香清韵袅--古典文学赏会》《石云诗草》《石云诗书》《石云诗书合集》《江山行吟诗卷》等。其诗文散见于巜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草堂》《扬子江》《黄河》《诗潮》等刊。冯其庸评价曰“读石云先生诗,在晋唐之间。有古意而无今人俗笔,是为难得。夫诗者性灵之外宣也。身处俗世而出尘不染,举世几人能到?今予得此古音,实称大喜,真空谷之也。”有“月满耕山”“春风无限意,一夜到君旁”“一丸凉月照空山”等诗句名世。
文章来源:文侯书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