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作”要能“品”

  创作要有质量,“创”与“作”是两个部分,一定要分开解读。“创”:创意。这是源于画家自己内心的,有其独到原创性和知识产权特性。“作”:制作。是画家的技术能力,是完成作品的必要条件。“创”和“作”的高质量结合就可能会出好作品。

  作品的高低也可用“作”和“品”两个条件衡量。“作”:画作。“品”:品味。“作”要能经得起“品”,越耐人寻味的作品就越好。

  我喜欢画家关注文化问题的作品,可以深层思考,不停留于表象,是真心立场反应。比方画“中国人过洋节”的内容,你的作品要想代表你的心就必须三思而后画,用心用脑琢磨后态度就会鲜明,角度就会深刻。再打个比方,在大街上我看到一个洋男人搂着中国姑娘心里就会不舒服,如果是一个中国小伙搂个洋妞就会爽些,这可能就属于文化立场问题,无法回避,很真实,是发自骨子里的感觉,别国的男人此时是什么心态我不知道,但这种心理反应在中国的男人中是会有共鸣的,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相关的习俗定位。文化有地域性,地域性越强这种文化就越有内涵。

  画家要了解自己,看清自己,还要真诚地面对自己,你的情感和态度可以从你作品上表现出来的,我欣赏作品首先看到是画家的血是啥样的?心是啥样的?人品、性格、修养是啥样的?其次才是技术水平、画面形式是啥样的?这一点我更爱看小孩子的画。

  我很向往卢梭、达利、毕加索、马蒂斯等外国画家的内心世界和创作状态,值得学习。我认为,对中国优秀的当代美术作品和当代画家应该给与足够关注,特别是在心态与观念上的关注。

  作品一定要有好品味,这“味”是别人品出来的,最好是耐人寻味。

作者:朱凡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