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正像厚重、辽阔、结实的关东黑土地孕育了白山黑水的大块文章和粗犷豪放的关东汉子一样,也薰染出关东画界关注民生、拥抱现实、雄强粗放的画风,它迥异于逸笔空灵、秀骨清相的南画风韵。去年五月举办的关东画派中国画人物画作品进京展,正是这个画派时隔半个世纪之后的一次重兵集结。其重要意义在于,它给了自觉认同并集结在这种画风大旗之下的画家们一次大规模操演技艺的动力和机会,给他们一个集中展示自己实力和魅力的平台,给众多画界内外人士的大脑审美皮层打下了一个不会很快遗忘的印记。
如果说图画江南小桥流水、淡月疏梅或美人逸士得有一枝玉管柔毫的话,那么,状写关东白山黑水、大石长松或刚烈的东北汉子,则非铁笔银钩不可。东北山水雄霸粗砺的地理状貌,关东生民粗豪狂放的社会风情,在某种意义上制约着要反映它、描写它的画家们的创作欲念和笔墨及技巧,一如这方水土塑造着、影响着画家们的性格和行为模式。这决非玩人生、玩笔墨就能轻易改变得了的。更何况关东画派人物画家所认同和遵循的现实主义宗旨,本身由内涵着关注民生、尊重历史,真实反映现实的原则,它要求画家直面矛盾和斗争,不矫饰生活,不迥避沉重和苦难。在这里,胆识和技法同样重要。这样的要求,唤起的是画家的历史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赋予画家的则是对人物关系准确的把握和摹写,是笔墨的厚重粗放,场景的宏大复杂。关东画派所独具的大尺幅、大场面、大笔墨、大制作的特色正是如此应运而生的。它所产生的震撼力也是由此而来的。
应该说这是关东画风的成功之处也是它的优长之处。正是依凭这一点,关东画派形成了自己有别于其他各种画派的独特风貌而承担起自己自觉自愿负起的社会责任。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任何具有优势的东西如果把握不当,都有可能衍生出它的对立面,反过来无形中成了自己的束缚。
从去年5月的关东画派进京展上可以明显感到,不少作品在以自己的大气、豪放、粗犷之风以及直逼现实生存状态的锲而不舍、大胆无畏而让观众振奋、震撼的同时,有些画作也隐隐然使人在审美观赏上感到沉重、乏味、疲劳。究其所以,我以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浪漫精神的不足或缺失,这不仅是内涵上,也包括表现形式上。它太进入现实状态了,太执着于生活的原生态了,太粘滞于这片黑土地了,以致于有些作品把某些盛大场面(正由于盛大,所以可以提供无限的表现方式)摹拟成了人物机械排列的摄影画面,有的对主题、题材或是单刀直入,或是平铺直叙,人物塑造则多为纪念碑式,让人一览无余,诗意和想象这个审美的最重要天使不翼而飞。而拥塞的画面,单调的构图,缺乏节奏的布局,一律粗重整齐的笔墨,更加重了那种沉重与乏味,使观众期待空灵幻化的审美欲求顿失所在。
真正的、深刻的、充分的现实主义应该内涵着浪漫主义的精神元素。这不是给“现实主义”这个名词附加的外来成分,而是这个名词概念所指称、所反映的对生活那种积极能动的观照态度所必具的立场。今天的生活就是现实,但这个现实不是与过去和未来绝缘的固定不变的东西,“今天”长成的一切必然有过去历史的渊源,而明天会出现的未来态事物之胚胎又离不开今天现实的孕育,现实生活一天天往前滚动,走过了“今天”就成为历史,走到了“明天”又成为新的现实。苦难中有乐观,沉重中有激情,必然中有偶然,直行中有曲折,弱小的会成长,丑恶的会转化,呆滞的要生动,单调的要丰富,正是这种“星火燎原”的趋势使人产生希望,构建理想。这就需要我们时不时地从这现实的黑土地上腾跃升华。设若我们“泥足深陷”,对生活亦步亦趋,不敢超越现实一步,反映出来的物象倒是“忠实于原著”了,但有时充其量不过是我们在人流中看见的前面人的背影、后面人的面孔罢了。只有当我们纵身一跃,“灵魂出壳”,居高临下才能高瞻远瞩,纵览全局,看到自己身处其中的这种现实生活的潮流去向,看到潮流前端刚刚发生而后很可能左右潮流的新事物、新理念、新趋向。正是这种超前观照能使我们更清醒、更理性地把握现实生活的整体,从而有能力有魄力按照审美理想将生活解构并重建,于是,灵感被激活,想象会升腾,激情在迸射,丰富多彩的新的构想、新的形象、新的艺术手法定会相生相应,呼之即出或妙手偶得,而不必刻意雕琢,硬性变招。我们的画家将会进入一种自由的、跃跃欲试的、可以大展拳脚的创作状态,所产生的画作将让历史、未来与今天的现实融为一体,奇思妙想、创新手法将让观者兴味无穷。这将会是让人眼目一新的崭新的关东画风,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充满浪漫精神的现实主义艺术。
2006.5.16
作者:易洪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