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具抽象到半抽象

  都市表现已成为近年来中国水墨画变革的一个新的话题,但占有了“都市题材”并不一定能使水墨画产生全新的生命力。一些水墨画家在这方面的尝试已经证明:一味地用水墨去画高楼大厦、高架桥、玻璃幕墙……只能反映现代都市的外貌,而不能把握它的本质。反过来看,当一个水墨画家高屋建瓴,即从社会学与文化学的角度切入现代都市,进而探讨相关的艺术问题,则有可能把水墨画创作推到一个更新的天地之中。我觉得,深圳画家马波生近年来的艺术实践属于后者。一方面,他时刻都在感受着都市景观变异给他心灵带来的种种刺激。另一方面,他一直在思考如何以水墨的新表现来回应诸种刺激,可以说,他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个人的秉性及其艺术学养。

  马波生的艺术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92年到1996年,步入都市水墨的第一阶段;从1996年到2001年为继续探索的第二个阶段;而从2001年至今,则属于变法求新的第三阶段。在马波生的早期“城市山水”作品中,他更多是借鉴“京陵画派”与一些老艺术家画现代都市的技法。(如李可染、石鲁、关山月等)即巧妙地将毛笔的干湿浓淡技法与素描的体量表现相融合,结果强化了现代城市风景的特性。而在意境的表现上,他则着意营造一种和平宁静、安适清幽的氛围,用以对抗城市的喧闹、纷扰和烦躁,从中既透露了他对一个没有污染、没有公害、没有贫困、没有战争之生活理想的向往,也透露了他对传统中“天人合一”世界观的继承。而在马波生探索的中期,他在固有的成就上,又有意识地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构成方式,亦即在平面化的基础上,着意强调了线与面、密与疏、静与动的对比,他这一阶段的作品在个性上更见鲜明。此外,大片树木与房屋的和谐处理,也很好地突出了“诗意居住”的现代哲学境界。

  本来,马波生沿着固有的探索方案继续深入下去,足以在“都市水墨”的体系内占有一席之地。但不安分的他最近又从新的感受出发,探索出了一种更新的创作方案。正如大家见到的那样,在新近的作品中,他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千年执毛笔作画的习性,而代之以排笔作画。从艺术效果上讲,这样不仅增加了墨线的宽度与表现力,也有利于强调都市的内在结构与精神意境。与此相关的是,在他的新作上,已经不再具体表现都市风景的细节,而是将其框架结构抽象出来,继而运用平面构成手法将三维空间转为二维化的表现。我认为,他的这批都市框架系列之所以有价值,是由于他涉及了古典水墨难以企及的领域,并使水墨表现得到了发展。而且,在他的新作中,还具有一种空灵、静穆的美感,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从马波生的艺术变化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从画“城市山水”到画“都市水墨”的巨大转变。因为虽然“城市山水”和“都市水墨”都建立在对当代生活的敏锐把握和对水墨现代转型的认知之上,但“城市山水”更多是将现代化的水泥森林与传统中寄寓文人墨客林泉高致理想情怀的自然山水并置,实际上,他只是反映了对现代生活的模糊期盼和朦胧憧憬,也容易让艺术家限于对都市外貌的表现。而“都市水墨”则明确强调了水墨表达与现代都市意识的关系,他会使艺术家更多考虑现代都市的本质。在这里,由“城市”到“都市”,一字之差的转变,却暗含着不同的艺术追求。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艺术家马波生的艺术探索是值得同道借鉴的。

作者:鲁虹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