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名家评杨千选段

  在今天这个时代,绘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杨千用自己的不懈探索证明,绘画的意义不仅在于用图像的形式记录或反映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而且在于用图像的形式深入到绘画艺术的本身——展示绘画作为一种物质性实体的可能性,探索观看方式的多种途径,并且把时间的概念纳入到绘画艺术的形式中。他在克服传统的视觉中心主义的等级体制的同时,从最重要的方法论入手,拓展了绘画的可能性,使得他的“新绘画”的艺术语言,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在保留诸如色彩、笔触和手工感等平面绘画的语言特征的基础上,获得了既不同于传统绘画形式的单一性、又真切反映当代复杂社会与心理空间的多重语义。

高岭-杨千 新绘画个展前言(今日美术馆)

  从他最早期的《浴室》系列到现在,我看到他的艺术发展的全过程,我可以看出每个不同系列贯穿始终的着眼点和彼此关系。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些贯穿始终的着眼点是普世的,而不单单是针对中国的。它们从艺术家个人身份危机开始,进而解释了传统与当代城市化之间的冲突,以及东西方政治与文化的冲突。此外,尤其是在他最新的《双重绘画》系列中,他甚至开始将艺术史本身的问题并置,例如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比较。通过这种广泛的融和过程,他的绘画获得了独特与原创的品质,我很想把这位艺术家称作是新的“融合家”。从这种意义上讲,我在这里可以宣称,他的艺术新尝试乃是“进化的绘画”。
  另外,如果我们回到杨千在这些新作品的方法论问题上,我也要说到“欣赏”他的作品的过程所具有的重要性,因为它们向观众提出了“观看方式”的问题。它们既非传统的二维绘画,也不是新媒体艺术中需要观众有形参与的互动作品。但是,最重要的美学和方法论的核心,在于《活动绘画》和《双重绘画》两个系列跻身于“时基”(time-based)的地带,但它完全不同于媒体艺术。它们完全是传统二维和时间概念的四维的全新结合,因为观众欣赏的过程只有在消耗一定时间观看活动过程以及照明变化之后才能最后完成。通过对这些新型的超越传统绘画形式“单一性”的多重融合过程进行深入观察,最后我要提出的是“多重语义”的概念。
  这里所说的“多重语义”不同于“多元论”或“多元文化论”,而是指不同的时间层面、维度、形式、社会与环境问题、离奇的现实甚至整个艺术史本身多方再融合的过程。因此,抱着这种多重语义的艺术态度,我可以预见到杨千无止境新创作历程。对社会和艺术史的隐喻式审判

李圆一(德国艺术和综合媒体中心-2007年亚洲当代艺术展艺术总监)

  杨千最近创作的活动绘画系列揭示了社会中相对双方之间的关系,例如:罪犯与警察、护士与病人、被遗弃的孩子与离异的父母。它们既揭示了又提醒我们复杂的社会和感情问题的存在。它不仅是对绘画空间的实体设计,也是对社会中愤怒、挫折感、快乐、痛苦和忧伤等感情的设计。从美学角度看,他的活动绘画系列演化为一个绘画、雕塑和装置的新混合体。这个多层次的移动空间是一个崭新的艺术创造,是艺术再现的一种新模式,但它仍然传达了传统绘画史的情境。不同于静止的绘画平面,艺术家独特视觉语言中的人物变得更鲜明生动,体现了他对都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深刻观察。艺术家扮演着时代见证人的角色,揭示了快节奏的社会中,不容被忽视和遗忘的异常真实的现实。归根结底,他的系列作品探索的是对如何通过艺术手段,去捕捉隐没与日常生活中个人的微妙的情感。

第六届上海双年展画册——李圆一

  Yang Qian’s new kinetic painting series shows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opposites, such criminal and
  a policeman, nurse and patient, abandoned child and divorced parents, etc. They both expose and remind viewers of our complex social and emotional situations. It is not only a physical design of a painterly space, but a design of social emotions such as anger, frustration, joy , agony and sadness. Aesthetically, his new kinetic painting series is an evolutionary step towards the new hybrid of painting, sculpture and an installation . This multi – layered moving space is a fresh and new artists creation, a new code of representation that still conveys the context of conventional painting history. In his new invention of a unique visual language , characters become more vivid and livelier than the still painting surface to carry his penetrating observation of the socio – economic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 of urban life. By playing a role as an eyewitness of our time, Yang Qian reveals the uncanny realitie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or forgotten in this high-speed era. His kinetic series is a new artists attempt to capture the hidden the nuances of individual emotions behind daily life.

Catalog for 6th Shanghai Biennale— Wonil Rhee

  杨千的“双重绘画”把层次概念拓展由原来的静态推进到动态。而如果我们回溯这些绘画产生的背景,我们发现,它们还有着更深层的意义。当代绘画已经成为商业资本循环的一部分,商业循环对于绘画的要求是以明确的符号和技术作为可识别的品牌要求。它使得我们对绘画的图像和符号的“统一性”形成迷信。而毫无疑问杨千的双重绘画所颠覆的就是我们对于图像的“统一性”的迷信。“双重绘画”是对绘画边界的一次刻意模糊,也是对于绘画的一次出走,它的观念性不在于消解绘画,而在于驱除体制对于绘画的遮蔽。这正是这些绘画在今天文化上的“双重性”的一次勇敢实现。

皮力《杨千——绘画的出走》

  正因为杨千长期以来对于绘画传统视觉中心主义的真实观的质疑,也因为上述他对视觉对象在不同介质和空间中的存在关系的探索,所以,在继续他所创立的镜像绘画看与被看的各种可能性的同时,他还将视角跨越式地触击到活动绘画装置,探索不同画面之间在运动中产生的各种视觉上和心理上的体验和感受,这是一种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实践。他的《母亲》、《离婚家庭》、《面具》、《外遇》等作品,通过一定时段内不同画面形象的位移——交接,部分重合,再到完全重合,再分离,接着下一个循环,周而复始——将单一绘画静止画面难以承载的艺术观念,用动态的方式表现出来。传统绘画的单一视觉语意指向,随着画幅的移动而复合出多重语意指向,丰富的当下社会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得到了调动和发挥,使得绘画这种古老的视觉艺术形式,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与同年代的许多艺术家明显不同的是,他对平面艺术媒介探索的热情总是有增无减。最近,他在已创作出的绘画画面之上,又大胆地使用含有高科技成果的无色荧光涂料来进行二次创作,使得画面在明暗光线下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视觉图像,大大开启了观众的视觉想象力,令人们面对同一幅作品却能够获得两种不同的艺术图景,可谓神奇绝妙。他的这种不解努力,再一次使平面绘画艺术获得了拓展视觉表现能力的空间。
   如果说杨千对于镜像的描绘,完成了他对单一画幅所体现的传统视觉中心主义的改写,把主体的看与被(他者)看放在了相同的平等关系中,为视觉观看的解放完成了一次内在的超越,那么,他对于活动绘画的探索,就是超越单一画幅的视觉观看方式、进入到多画幅的视觉建构的一次尝试。而他最新的双重图像的绘画,则是对平面视觉艺术新的可能性又一次原创性的解放。从画内看的方式的颠覆到画外看的方式的颠覆,杨千以自己不懈的钻研和探索,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中重要的一员。

对传统视觉中心主义的超越、再超越
——杨千艺术的内在学术逻辑高 岭2006年10月

  我认为杨千的“双重绘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绘画的颠覆。它摆脱了以往那种传统的、单一性的绘画概念。“双重绘画”首先是基于一种技术层面上的观念,而这种技术性观念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艺术家向人展示一个具体形象,而是在于作品的暗示性信息所传达出的一种变化过程——绘画的时间和绘画的空间的改变,既向观众提供了一个时间的概念,也向观众提供了一个空间的概念。伴随着展厅中照明灯被控制的亮和灭,与特制的荧光灯的亮形成了一个绘画形象变化交替的过程。换句话,当展厅照明灯亮时,画面表现出是一种非形象的纯粹抽象性或是一种非常写实的具象性;当展厅照明灯关掉时,观众看到的是由无色的荧光材料画在同一画面的另一个“隐蔽”的形象,它由特制的紫光灯的照射原来照明灯下的形象消失而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形象。这种绘画是两种时空的不断交替,并把观众带入时空的替换关系中。所以,这种双重绘画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种绘画概念,它是建立在两种时空替换的关系上的一种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改变了平面绘画的传统概念。我认为“双重绘画”的意义就在于它带有运动的能量——在空间和时间中的移位。而这种运动的能量则是由电、物质和运动形成了一种循环系统,这正是“双重绘画”的本质所在。

如何超越绘画——黄笃

  Huang Du: I would think that your “dual- painting” i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subversion of painting. It has broken free from the conventional and monotonous concept of painting. “Dual- painting,” first of all, is a concept based on a technical aspect, but the importance of this technical aspect lies not only in that the artist describes a specific image to the viewer, but also in the fact that the implicative information in the work conveys a process of change – the change of time and space in painting. It provides the audience with a time concept as well as a spatial concept. As the light is switched on and off in the exhibition space, and when the specially made florescent light is turned on, there is a process during which the painted image changes. In another word, when the light of the exhibition space is on, what the painting shows is a non-figurative, purely abstractness or an extremely realistic specific image. When the light is off, what the audience sees is another “hidden” image in the same painting made in the colorless florescent paint. The opposite image appears as the original image disappears with the shutting down of the regular light and when being lit by a special florescent light. This painting involves the constant interchanging of two kinds of time-space and brings the audience into the swapping of time and space. Thus this double painting is no longer a painting concept in a simple sense. It is a concept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wo times and spaces replacing each other. It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of a two-dimensional painting in a certain sense. I believe that the meaning of “dual- painting” is its energy of movement – the dislocation in space and time. The energy of this movement is a system of circulation among electricity, substance and movement. This is the essence of “dual painting.”

HuangDu -How to Surpass the Painting

  杨千的艺术世界中往往被有形无形的镜子分隔开来,成为真实的、丰满的形象与被滤去了生命活力的虚幻影子的对立和映衬……从“我”的角度看她,用她的眼光看“我”,双方交流互动,互相发现,由此纷乱因而有了条理,分裂获得了统一,构成了是而非、非而是的奇妙叠印。可以说,杨千凭借敏锐的感觉和丰富的想像力,建构起了自己的话语、自己的符号和自己的镜像世界。

冯博一 镜中之像与身后之影——关于杨千的油画新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