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唐人诗意——邵琦山水作品展”于11月2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开幕

  2012年11月2日,“唐人诗意——邵琦山水作品展”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开幕。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是目前全国高校最大的一座现代化多功能讲堂,秉承了北大悠久深厚的人文、科学传统,倡导自由、年青的文化理念。本次展览由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主办,由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中国当代画家》编委会、青藤书画艺术研究院承办。此次展览是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精心策划的“当代青年实力派画家系列展”活动之一,共展出邵琦先生近期的精品30余件。

邵琦作品  《云迷连江暗》

  邵琦先生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编辑、编辑部主任,后一直任教于高校,是一位史论功底深厚的学者型画家。因为摸透了中国画的“来龙”,所以能看到中国画的“去脉”。以学术入画,并在其中践行“知行合一”,成为邵琦先生长久以来的努力之目标。在他看来,创新就是修枝剪叶,效果立竿见影;而保守则是循序渐进地挖根刨土,然后自己种一棵让人耳目一新的新树。抱着自己的“保守”主张,邵琦先生一头扎进传统,既不溯晋唐的高古,也不取晚近的写意,而是在董源、巨然与“元四家”的经典之中盘桓了许久。“栖形感类,理入影迹” ,他练就了上可攀高古,下能出入明清,且兼顾当代的功夫,以出众的笔墨功力去结合学术研究,为已被歪曲的文人画注入了当代性的内涵。

邵琦老师

  作为一个成熟的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邵琦先生经常会在作品上毫无顾忌地题上“仿”、“拟”、“摹”这些字样。因为他找到了一个坚实的传统支援——“注经”。在中国的学术史上,重要学者的重要思想都会以“注经”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注经”是其学术功力的体现,也是其思想内涵的蕴藉之所,且注入的思想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和思想家的“注经”相似,邵琦先生的绘画也是借着既有的由头诉说着自己的心绪。关于此次画展,他选取唐诗这块绮丽瑰宝为“经”,以诗意的文学语言为创作灵感,“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寄托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理想,表现出畅游于山水、畅神于天地的大美情怀。

开幕式现场

  唐诗,就像是一坛窖藏千年的老酒。邵琦先生就着这口醉人的淳香,吐纳出自己的诗意心情。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9日结束,欢迎书画爱好者们一同品味这一口借着老酒糟而新酿制的清洌美酒,感受唐诗和今画的迷人魅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