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观赏杨善深老师的书法会让人感到一股浓郁的诗画意象,这正是基于其书法在用笔、结字和章法上的独特性,创造出其别树一家的杨善深书法,故称“杨体”书。
杨老与高剑父先生交往甚深。尤其在用笔方面,深受其影响,均走豪放狂怪书风而自成一家。运笔上有中国传统之如屋漏痕、如虫蚀木、若锥划砂之逆水行舟般的力度、天趣、金石气。此用笔,乃与其他岭南画派诸家重流畅优美的用笔相异,而使杨老之笔墨更有传统的内力与内涵,笔力凝重,意蕴畸曲,舒展大气,更为耐看。
陆俨少曾说:“为学当转益,多师是我师,集诸家之长,而加以变化,化为自己的东西。画如此,书法亦如此。”杨老对字的结体采取了“化”和“变”的态度。枯笔渴墨,深得剑父先生的堂奥。似草亦隶,似行亦篆,起伏跌宕,既古意盎然又有现代感。他的书法平正中求险拙,得《秦诏版》、《祀三公碑》、《开通褒斜道》、《广武将军碑》等神韵,上窥西汉诸碑,残简、秦量,在继承这些碑版的基础上,渗入自身的个性与审美气质顺性而书,将自然造化之灵气摄入自家情怀。书风厚朴古拙、苍莽,而决无萎靡甜熟之病。把人生、哲学、山川境界融入其中,作书唯以意行,信手而作,将文化的书法复归人化的书法,隐隐透出一股高阔不俗的境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位艺术家,经历越多,阅历越广,胸襟越是洒脱,手中的笔墨越是豪放,所形造的艺术世界就越是宏广深远。杨老善写巨幅画作,结构严谨。正是在处于这种强烈的“造型”意识和良好的章法经营状态下,其书法艺术完全受胸中丘壑的意念所指引,笔划顺势而作,相互映带,使观者从作品的气韵与纵横跌宕的整体章法与意气顾盼的局部形象中,感受其高古苍辣的书风。
“人一生的名誉与地位是一种灾难。”(爱因斯坦语)杨老一生处世含蓄,低调,待人处事言简意赅。地域的变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也未能改变其创作的热忱和真诚。正是这份执着,这颗平常心,使其醉心于书画之中。我们就不难感受到杨老作品透出的超凡深远、高迈阔达之气。体味其中,或许偶而想起戏曲之中老生的唱腔。那旋律不是欢快、热烈,而是沉郁朴拙、萧疏高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