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可以说是一种不断传承也不断变革的审美活动。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逐渐走向成熟。一代代的工笔画家均在承传与变化中,使用“尽其精微”的创作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画家杨永权正是通过多年的历练求索,于纵向(承继传统)与横向(借镜现代特别是西方绘画审美技法)二者互为参透,不绝求索,使其所耕耘的工笔花鸟画领域,尽己之精微,求得造化万物之神髓,而日有晋境。
在当今社会节奏高速运转的时代,当下的年青画家大多浮躁而少有坚韧,多有“一鸣惊人”的幻想冲动,而少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定沉稳。所以,综观画坛已少能见到一丝不苟、耐守寂寞的画家。而杨君却是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于工笔花鸟画研究,谨守一笔一线,一枝一叶之描绘,一手伸向渊深的传统,一手旁及现代艺术精华,他并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地把宋画移植到今天,而是在学习宋画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审美愿望,融入自身感受,融入其自身个性,以情观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用自己对自然独特的视角诠释了景情交融的画面之美,或许,这正是其这批新作所能抓住观者心灵的原因吧。
唐•李白于《与韩荆州书》中记道:“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只有从自然中不断吸取营养,治学探究自然和人间社会的奥秘,方能领悟现实生活之美。永权的工笔画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古典诗韵中。岭南文化底蕴的丰厚,珠水云山的灵气感染着他。于是,他把历史的文化与大自然的灵气融汇其作品中,使其作品工致于笔墨而精微于神髓,出于自然而超乎于自然。
在工笔画中,历来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写生,历代工笔画大多描绘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永权的工笔花鸟画植根传统而又不失现代情味。他精研两宋院体工笔画,取其工丽细腻造型之法,作品格趣高雅,致力于诗情氛围的营造。这批新作更是一改以往色彩绚丽之敷设,而多在幽雅宁馨的基调中萦绕着一丝淡淡的轻愁,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显得意味丰富而悠长。
艺术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或者说就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画家杨永权正是通过“形而下”的现实刻划给人以“形而上”的理想情感感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诚斯言也!永权无疑是以艺为乐之人,他在面对大众审美时尚之际,更坦然无虑地也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人生体验诉诸于笔墨,我们期待着,他在工笔花鸟画这个领域有更自由、更深刻、更丰富的艺术表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