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轉益多師是我師」,杜甫這一句詩,一向是饒宗頤教授常掛口邊,亦是他最服膺的學習金箴。
饒宗頤教授在他《自臨碑帖五種後記》中,言及他自髫齡習書,即自北魏及唐代諸碑入手,然後廣學漢碑、宋人行草,以至明、清兩代諸家筆意。他亦一向主張書畫同理,甚至文學與藝術亦同理,也就是說他一直主張在書畫藝術上,是必須從古人入手,這是一種最能打下堅固基礎,亦是在繪畫藝術不斷精進所必須具有的基礎。
饒教授這一套藝術創作匯集中,編委會訂出了把饒教授歷年來師法古人筆法、筆意之各類畫作,列為第一本,是要表現出饒宗頤教授對「師古人」這個理念的身體力行。另一方面,亦從這批作品中,顯現饒教授畫作「師古、師自然、得心源」的三種境界中的第一個境界。
古人云:「芝草無根,醴泉無源,人貴自立。」這是說人必須自立,藝術更是如此。石濤大師云:「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就是言繪畫之中,要有作者之性格、情感、思想,方為上乘。只是具個人面貌、筆墨,仍是隔了一層。故此師古人、師造化,都是一個階段。抄襲古人,固然不是高明,抄襲自然,也不是中國繪畫最終追求之境界。
這一冊收入之饒宗頤教授師古作品中,大多數已不是對摹原作。他並不追求亦步亦趨之形似,而是在其中參合了他對這些古人作品之獨特理解與體會。也就是說,通過這一批作品,可以見到他從師古人,到得心源,這一個藝術家必經歷程,也同時可以欣賞到他對這些古代畫作的延伸與變化,達到「其中有我」的境界。
「有所法而後能,有所變而後大」,細味饒教授這一冊作品,古人這兩句名言,當能得到更深體會。
鄧偉雄
二零零六年十月
作者:鄧偉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