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周建朋:楠溪江水永而嘉

  辛卯岁末,建朋回到离开四年的家乡浙江永嘉。车过楠溪江时,他的心里突然升起一股暖流。珍藏在心底却又刻意回避的传统山水画此时正以完美的形式演绎于家乡的天地之间:米芾的云山,徽宗的渔舟,吴镇的风竹,倪瓒的汀树……一切都不容拒绝地打开了他的心扉。而久被塞外风光深锁的乡愁也被历历旧事一一翻开,他想起了在楠溪江边度过的美好往昔:春夏秋冬浑无事,泅水摸鱼晒肚皮;想起了安葬于楠溪江边的外公,他是一位少言寡语的智者,曾牵着他的手走过了人生最初的十个春秋;想起了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少年时代,自己在迷茫中找到了书画这一终身知己……

  青山依旧,往事如烟。

  

建朋萌生了绘制楠溪江组画的念头。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温州书画界之耆宿张如元先生,素来器重建朋的张先生十分赞同他的想法。他建议建朋用青绿山水来画楠溪江,认为只有高贵典雅的青绿山水才能表现出楠溪江纯净奇异的美景和悠久深厚的人文精神,建朋欣然采纳。

  青绿山水是中国当今山水画界为了再创山水画辉煌而力荐的一种形式,因为这一源自晋唐的古老形式里包含了山水画的许多本体性元素,它们对修正当今山水画的许多不足有着重要意义。建朋这几年的主攻方向就是青绿山水,他在新疆的许多创作都是用青绿山水来完成的,此间曾得熟谙此艺的张如元先生倾囊相授。因此用青绿山水的形式来表现楠溪江对建朋来说是驾轻就熟。计划拟好后,建朋即自九丈店园沿楠溪江逆流而上临江写生。

  尽管时值隆冬,落墨成冰。但建朋仍然心手无碍。这几年在塞外积累的写生和创作经验让眼前的楠溪江变得更有画意,而楠溪江充满智慧与哲理的人文历史又让他情不自禁。他取舍自如,下笔率意。经过十多天的早起晚归,建朋完成了二十卷画稿。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传统青绿山水画里所缺乏的笔墨意趣。又能看到有别于传统山水画的写生味道。它们非常直观地表达了一位颇有学养的年轻山水画家独具特色的笔墨情怀和风筝不断线的乡土乡情,是渊源久远的永嘉人文精神的现代性诠释。

作者:音桐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