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塔可夫斯基:艺术家只有生命最后几天 才跃升为先知

2014-06-22 02:41

  塔可夫斯基与儿子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德文版《塔可夫斯基宝丽莱摄影集》日前发行,德国文化网站“电子节拍”主编 Max Dax 前往佛罗伦萨,采访了导演的儿子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他是塔可夫斯基基金会的负责人,掌管与他父亲作品相关的各种发行、授权、资料管理事宜。

  Q:塔可夫斯基先生,您来自一个诗人之家。祖父是著名诗人,父亲又以充满诗意的电影作品而著称。您是否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A:我不算是什么艺术家,但我喜爱祖父的作品,那些诗歌和我父亲的电影其实大有关联。父亲努力想将爷爷的诗歌融入自己的影像中,这一点我看得出来。父亲信仰传统文化,所以他作品中会用上巴赫的旋律或是勃鲁盖尔(Brueghel)的画作,历史背景为他的影片打下扎实的根基。在他看来,这种电影之根当时就已岌岌可危。如果他还活着,看到今日的影坛光景,我很怀疑他是否还会继续拍电影。

  Q:父亲在你 11 岁时离开苏联去意大利拍摄《乡愁》,之后他便没有回来,而你要到 16 岁时才被允许出国与他团聚,当时他已是癌症晚期,命悬一线。

  A:我是 1986 年到的佛罗伦萨,但我至今对意大利都没什么归属感,俄罗斯也一样。我 1996 年再次回到俄罗斯,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我和父亲一样,俄罗斯人向来不适合当移民。永远无法适应新环境,心里永远有个精神家园。我来意大利时年纪还小,所以很快就流利掌握了意大利语,我的未婚妻也是意大利人,看似我整个人已被同化,但我自己知道,我的文化根基仍在俄罗斯,但不是今天的俄罗斯,而是那个早已不再、仅存于我们记忆深处的俄罗斯。冷战结束后,金钱取代一切信仰,贪婪令每个生活在俄罗斯的人暴露人性最丑恶的一面。艺术界同样如此,在那里再也找不到直达心灵的作品。如果父亲活在当下的俄罗斯,遇上的问题估计也不会比当年少。

  Q:但他在苏联时也确实拍出了 5 部经典作品。

  A:但请注意,这 5 部电影他花了 25 年才拍完!而且从《安德烈·卢布廖夫》之后,他再也没有作品能在苏联公映,要放也只能安排在莫斯科郊外的小剧院。《安德烈·卢布廖夫》遇上很大麻烦,片子早在 1966 年就完成了,但由于当局的禁令,直到 1971 年才上映。那 5 年里,拍好的胶片能保留下来,没被处理掉,已经是个奇迹了。

来源:凤凰艺术-艺术家 作者:程晓筠编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