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深圳艺术园区 艺术人正在出走

  阳台外溪水潺潺,抬望眼是梧桐翠峰,四下里并无人声鼎沸,徐赓良点上支烟,开始思索下一座雕塑的轮廓。几十公里外,王志忠在观澜牛湖村的一座客家老院里,与几位同行喝茶聊天。说不定聊着聊着,那幅尚未完成的油画就有了新路子。

  在王志忠和徐赓良身后,还有百余名现代艺术从业者,也同样选择了目前的状态。在此之前,他们大多已在深圳辗转多年,南山华侨城、宝安中心区、福田岗厦村,都曾有过他们的足迹,最终都难逃撤离的结果。与他们的离开脚步相对应的,是这些地域日益红火的发展进程。迎接并容纳他们的新栖息地,则是宁静悠然的偏远村落,以及一条并不算明朗的前路。

  没有艺人的艺术园区

  离开宝安中心区的F518时尚创意园一年多,应麦可最近又回来看了看,自己的头像和简介仍挂在原处,只是“其实我们早已经不在”。

  F518时尚创意园是深圳“十一五”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也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应麦可和同伴此前的容身之地。一年多前,应麦可离开这里。与他同步出走的,还有擅长油画的王志忠、做雕像的郝硕。他们所从事的行当,多被称为当代艺术。上世纪90年代,看中特区毗邻港台的位置,以及政府扶持文创行业的机遇,他们从浙江、东北等地来深,开始了在此被照顾、被追捧,直至被“驱逐”、被“边缘”的过程。

  在落脚F 518前,他们曾在O C T -LO FT (华侨城时尚创意城)安营扎寨,享受到的同样是前期免租、定期办活动的待遇,艺术从业者们因此被吸引来。在应麦可看来,那里原本安静,环境又好,颇适合创作生活。不过,艺人们越聚越多,名声逐渐打响后,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情况开始有了变化。先是咖啡馆和餐馆,后是各种设计公司,“陆陆续续都进来了”。

  商业元素的进驻,首先带来的是租金高企。应麦可和王志忠们负担不起,常有人来工作室谈高价回收场地。另一方面,商业的喧哗和人流的吵闹,也是他们所不喜爱的存在。形势变了,价钱高了,环境没了,他们行内称此为“软性驱逐”。此后在F 518,几乎走的是相同轨迹,前两年免租还有各种优惠,去年5月租金猛涨六成以上,应麦可称“这就是要赶人走的意思啊”。

  也有尚未“被赶走的”。做油画和雕塑的杨振,是极少数尚在F518的艺人之一。在他看来,商业进驻在可理解的范畴,艺术园区实际上多交由公司运作,在前期与艺人确实起到相互促进的双赢效果,一方得以免租,一方打出名声。但蜜月期过后,项目最终还是要“赚钱的”。

  为何做艺术就带不来经济收益?杨振认为,目前深圳艺术圈还是一个不健全的生态链,作品想卖出去,多靠朋友介绍等偶然因素。良性循环应该是,10%-20%的艺人属于签约性质,70%-80%应该能经常卖出作品。深圳目前远没有如此氛围,一是推广不足,市民多无相应意识;二来也和一些艺人水平高低有关。

  杨振之所以未撤退,当时是想观望一下,看看氛围还会不会存在;能负担起高房租则得益于他另一个身份———一间设计公司的老板。没办法,以商业收益养艺术爱好,“有热爱,但也先得生存。”

  作为商业元素的代表,进驻F518的一家动漫公司坦承,此前是园区主动招他们前来,动漫产业在此发展有扶持优惠,且有不少同行,能形成抱团效应。对一家企业来说,当然也会做相应考虑。企业和艺人间实际上并无过多往来,艺人的出走也并非己方本意。

  将时间回拨至数年前,在落脚O CT -LO FT和F518的间隙,应麦可和王志忠们还曾去过位于蛇口一间楼上的深圳艺术创库,这里主要由文化策展行内人张罗而成,也算一众艺人的安身之所。但其所在却存在诸多土地及产权问题,2008年更是毁于一场大火。数年后的今次,再从F518走出,他们蓦然发现,城区已几无容身之地。

 

  轨道迥异的两重标准

  除了商业元素,与艺术从业者生态密切相关的还有行政力量。“有时想一想,说政府不支持,肯定是不公道的”,应麦可也如此说。

  做雕像的徐赓良承认,从政府的角度讲,起初的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先是牵头给政策创建艺术创意园区,再免费请艺人们进来,再大力帮着宣传打响名头。

  但有时这些并非都是艺人们想要的。他们的平常生活是,希望没有干扰和指向的创作,能有机会有地方办个展出,让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来看看,你介绍给我,我再介绍给他,一年能卖出几幅作品支撑就行。不需要太大的名声,更不要有一些规定动作。所以徐赓良说,后来宣传有了硬件也足了,可他们更需要的是一间空间大些的工作室以便创作,一个常态化的公共展馆以便能做展出,而这两项常常没那么容易解决。

  徐赓良和应麦可,都曾多次和官方人士谈过,他们称自己也理解对方的部分想法,当初给了软政策又给了硬资源,结果过了好几年你自己没做起来,却反过来又怪到我头上,“他会觉得不公平的。”但徐赓良说,对方的这个“做起来”,和他们心中的“做起来”完全是两个方向。

  在徐赓良看来,艺术本就是个慢热的过程,“做起来”的标准只在自己心中,那就是造诣的成熟和技艺的提升,绝非经济效益方面的成功。产业化这种看似解决了经济问题的做法,实际上已经和他们要的独立性和纯粹性背离。

  结果就是,艺人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扶持,希望扶持更有针对性;但另一方面,却不想受行政力量的管束,“若即若离”的状态最好。而行政力量出于自身理解及立场考量,出了力当然也想有一些政绩体现。艺术从业者和行政力量需要博弈和平衡,徐赓良称,这恰恰不是他们所擅长的,原来的环境可能也会变味。大芬油画村近年来部分艺人的出走,个中因素可谓显而易见。

  梧桐山下小镇的变迁

  应麦可对小镇的改变有些矛盾,人的层次是比以前提升了,也许能有更多发展机会,但创作环境和经济条件受到的干扰也大了,“整体艺术氛围上,这里已经不如牛湖。”

  从罗湖闹市驱车向东,一路上坡不过20来分钟车程,林立高楼被四层统建楼群代替,成为山清水秀的另一番天地。这里,原本是山脚下的几座老村,现在又被叫做“梧桐山艺术小镇”。早前离开大芬油画村的部分画家,以及从市内出走的应麦可和徐赓良,先后选择到此落脚。

  今年36岁的徐赓良,开过公司,做过设计,终究放不下艺术梦,2009年经朋友介绍来此。他的工作室在梧桐文体公园对侧的溪边,阳台外就是溪水长流,白天一直有白鹭飞舞,一抬眼就是梧桐叠翠。徐赓良回忆,当时梧桐山称得上一方净土,交通不便但无商业气息,来往看到的都是本村居民。

  在徐赓良之前,大芬油画村的十几名艺人便已迁居至此。徐赓良还曾与他们谋过面,都是因为想要不受干扰、保持创作独立性,几番找寻后自发前来。毕竟当时这里环境好,房租不高且门槛低,“适合我们这些人来”。

  又由于艺人们的存在,官方随即因势利导,2009年在此设立“梧桐山艺术小镇”。罗湖当时关闭了片区内1700多家小作坊,投资8000万元准备将其建成一个集创意设计、艺术原创、旅游休闲、民间收藏展示等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此后“梧桐山艺术小镇”名头开始打响,最兴旺的2011年至2012年,有百余名艺术工作者在此定居。

  再往后,故事似曾相识。梧桐山发展旅游,道路配套都修到此处。“艺术小镇”红火后,近两年咖啡馆、客栈乃至酒吧出现,设计和文化传播公司也到了。画家禤真明也开了间咖啡厅,平时有艺人们聚会,有爱好者来看画,也有游客来消费,总之“确实有这个需求,也确实能缓解些压力”。结果是,2009年带小院的两室一厅月租才600元,如今已飙涨至近2000元,工作室和艺术类店铺逐渐越来越少。

  应麦可和油画家邻居刘见云的工作室,需在巷子坊口向内走10多分钟直到山边后,才能找到。应麦可叹道,如今也就剩这么点地儿还能依稀找到当年的感觉。而在徐赓良阳台外,除了小溪和绿草,两座高楼正在建。应麦可心里对这种改变有些矛盾,人的层次是比以前提升了,也许能有更多发展沟通的机会,但创作环境和经济条件受到的干扰也大了,“整体艺术氛围上,这里已经不如牛湖。”

 

  牛湖村的偶然与必然

  “如果可以的话,真打算长待下去”,王志忠说这里的朋友都这么想。但困难和隐忧也已开始显现。“我们尽力维持吧”,邓春儒说。

  牛湖,又叫螯湖,位于龙华观澜与东莞凤岗交界,是座远离市区的客家古村,有着一大片背山靠水的围屋群落。两年前,这里还是垃圾场和麻将桌的天下,如今则聚集了50多名从市区撤出的艺人,成了牛湖(螯湖)艺术村。

  艺术村之所以能建起,与一个人的努力紧密相关。37岁的邓春儒出身牛湖本村望族,毕业于广州美院,在深圳艺术圈小有名气。想要改造家乡也便于照看老人,在2012年决定回老村开辟工作室,同时也介绍同行及朋友陆续前来。

  另一方面,艺人们也正想把目光投向偏远地区。作油画的梁古一是最早进入牛湖者之一,在去年5月宝安F518时尚创意园涨租后,他曾去看过龙岗和沙井的一些地方,或者谈不下来,或者地方不合适,最终在牛湖安顿下来。

  此后,王志忠、郝硕、谢五星,甚至原在北京的蒋国远都陆续来了。谢五星原在梅林有工作室,一直苦于空间逼仄及租金较高,经朋友介绍来了这里。蒋国远则是因为自己西安美院的同学先在此落脚,同样看重这里的艺术人圈子,和丈夫刘斌南下而来。

  这些艺人们居住的院内大多支有茶座,屋内则改造为工作室和卧室,四周种上植物点缀。平日聚会聊聊天,话题从“今天天气不错”,到“最近又有了啥好作品”,或者独自安坐院中吹吹风,找找灵感也换换心境。“如果可以的话,真打算长待下去”,王志忠说,这里的朋友都这么想。

  大家都承认,这里能有今天的局面,幸亏有邓春儒这样一个本地名人,否则“根本找不到地方”,或者“村民都不会答应你来”。因此,目前的牛湖,已是在市区渐无处安身的艺人们自身需要并抱希望的所在。

  艺术从业者的脱城返村路也远非坦途。首先面临的是与当地的融合问题。邓春儒初回牛湖创办工作室时,就遭到街坊们几乎一致的抵制。在本地人看来,整天打麻将的悠闲日子挺好,旧屋租给收废品的也不用操心,塑胶厂虽然味道不好闻但能带来收益。大家衣食无忧,就“懒得折腾那么多”。

  作为从村里走出的文化人,曲折劝说沟通后,街坊们还是给了面子。牛湖人邓俊基就说,艺术家们刚来时他们是“不情愿的”,一来说不上什么话,二来还得配合加固老屋、安装监控等,哪一项都要费功夫。好在后来看到成效,“村里确实变干净好看了”,大家也就慢慢释怀了。

  相安无事只是基础要求,邓春儒有更深的打算。为了争取村人更多理解,他联合一些艺人义务参与,去年就开办了免费公共艺术课程,每周末教本地孩子们学学绘画、做做陶瓷、看看电影。村人阿梅就说,孩子参加过艺术课程后,气质谈吐确实不同了,村人对这些艺人开始有了欢迎态度。

  但除此之外,作为民间性质的艺术村落,资金及硬件上相对缺乏,修路、建馆、参加展会,还是需要行政力量的支持。邓春儒和艺术家们对此有些矛盾,不想走梧桐山的老路,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部分扶持,一方面又不想受到太多管制。另外,即便能拿到些资源,但总难兼顾所有艺人,内部协调也是个难题。这不,11月底的深圳国际艺术博览会上,牛湖艺术村得到了204平方米的展位,空间有限且主题既定,邓春儒这几天就拿着图纸,到处给不能参与的伙伴说抱歉。

  又一个不好的消息是,最近有名刚毕业的艺术院校学生看中此处环境想要过来。房东抓住其心理,一间带院的两层老屋月租要价2500元,已获得对方认可。事实上,目前此处同等条件的院落,艺人们交的租金仅1000元出头。邓春儒们很担心,先例一开明年租金都要大涨,于是想和这名“不差钱”的同学及其房东谈谈,希望能维护住目前难得的平衡。

  另一边,应麦可和刘见云们也在努力保持与村人和官方的沟通,希望能留住目前梧桐山还余下的场景,如果再能争取到些工作室和展馆就更好了。禤真明能理解本地原居民,为了发展艺术且邻近深圳水库,这里原来的服装企业都被迁走,相比他处,这里村民没有太多收入。如今有了些人气,房租想涨高些,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此发展下去,艺人们肯定会逐渐离开,“情况一点不乐观”。

  相比之下,邓春儒和牛湖村艺人们日子还算好过,他们那儿总体来说还是挺“原生态”的。但困难和隐忧也已开始显现,“我们尽力维持吧”,邓春儒最后说道。

 

  声音

  本土作家钟二毛:返村潮是自然结果

  无论是艺术园区最后纷纷商业化的进程,还是近年来艺人脱城入村的趋势,在深圳本土作家钟二毛看来,都是行业发展的自然结果,其进程未来还将持续。

  凭借与深圳众多艺术从业者的接触,钟二毛认为该群体远离城市到古村,两方面原因应该是五五开。一方面,艺术园区旺了,产生难以承受的高房租,这是经济因素;另一方面,人多了就会嘈杂,有时一天到晚都在接待客人,创作的空间几乎没了,艺人天然就要找寻新的适合创作的环境,偏远古村的幽静正好与此相符。

  商业进驻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正常的市场反应,对此不必太多苛责和排斥。在钟二毛看来,目前牛湖村算是民间性和原生态兼顾的所在,但也不排除几年后同样也会热闹起来。到时还是你愿来我愿走,艺人终究会要再寻到新的处所。

  对艺人和行政力量之间的关系,钟二毛认为两者还应以相互协调为主,政府修路建馆完善硬件,都是做能做的事,无论如何都比不作为要好。艺人群体确实是野生为主,有时反而不必为其过多操心,他们不一定需要太响的名头和多好的环境,也同样能创作出作品。反过来说,艺人需要的展览和创作空间,行政力量应该给予考虑。但真正成熟的艺人,主要注意力也不应放在寻求扶助上。

  部门回应

  龙华新区文产办:对牛湖只做扶持 不干预艺术创作

  龙华新区文产办主任李康表示,市内艺人自发返村作为一种现象,对于古村所在区来说无疑是件好事。龙华对于牛湖村的现状自然会全力支持,在管理、宣传及人才引进等方面,会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解决实际难题。12月,龙华新区会对牛湖有次专家评估,争取将其定位为区级文化产业园区,届时还会有更多的投入及政策倾斜。

  李康同时承诺,政府的投入并不代表想要影响牛湖村现状。事实上,目前的原则就是做好牛湖需要的事情,只要入驻艺人遵纪守法,行政力量就不会介入干预,更不会给艺术创作规定什么方向,牛湖也会保持以艺术家为主体的现状。在此方面,他希望艺术家能消除顾虑,专心创作就好。同时李康也认为,深圳作为30多年来的改革前沿,时至今日应有足够胸怀和理解能力来妥善处理此事。

  对于艺术村发展起来后可能带来的房租涨价等结果,李康认为这是不能回避的,但也不必太过担心,目前新区已与观澜办事处沟通,一是多创造些产业机会,让艺术家能解决些后顾之忧;二来也会有相应的房租补贴政策出来。总体而言,他们希望牛湖能沿着目前路径走下去,能走远。

作者:王晓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