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当代艺术的理想国成都:同浪漫一同生长的审美分子

2014-12-19 11:25

(图注1:何多苓的园子不大,却有别样的成都味道。“多好的酬劳啊,经过了一番深思,终于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他用瓦雷里的诗句形容这里)

当代艺术近30多年里在四川的环境中生根开花,以成都为中心,辐射四川、重庆、云南,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艺术最显著的上升板块。文化发展赶不上经济建设速度已经成为中国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成都却突破了这一点。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世界关注中国、关注成都的最显著内容。

作为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顶梁柱,成都画家们有一种很特殊的质感。从成都到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再到成都,成了中国最重要的艺术人才输送路径之一,并且呈星星点点燎原之势,其影响遍及世界。正因为四川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有着不同的传统和背景,这里的美术成长特别离不开这个地域。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四川的环境为画家提供了关于思想自由和向现实提问的可能性。现在“川美”除了涵盖四川美术学院,更重要的是开始指向这一群有独立人格的、极富影响力、深受当今市场认可的当代画家。成都正在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榜样。

成都提供了最好的土壤,而转型时期崭露头角的画家们,被认为是搭上了时代的顺风车,悉数成为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这样的人文环境资源也是其他城市难以找到的。“一个诗人在成都能找到知音,一个画家也能。”近30年里,成都乃至中国的生态,跟整个人类文明的生态关系愈发密切。在改革开放之初形成的艺术态度和立场,令成都画家不仅形成了一个创作群体效应,还建立了一个不墨守成规的创新的传统。这种创新本身就有成都人天然和包容的性格,而这个群体的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正在不断走高,也使艺术在未来的可能性有了坚实的基础。

学者用“文化生效”来描述当代艺术在成都的崛起和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的认可。“文化生效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庸俗的概念,它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当代文化的要求。建立规则与实施操作并不是无目的的游戏,而是为了使文化真正能够成为可以构成历史的事实。这种构成历史的事实,正是人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刺激。”

(图注2:何多苓作品:《春风已经苏醒》)

何多苓:与浪漫同生长的审美分子

何多苓站在一棵大树根部的土壤上,让吊车把他连人带树一起吊进他位于成都三圣乡蓝顶艺术村的园子里。这张照片是2009年建园的时候拍的。“当他还是艺术青年的时候,就已经是众多艺术青年的偶像。他们模仿他的穿着,他的发型,他的说话方式,口头禅,甚至他很酷地面对镜头时那种犀利而忧郁的眼神。但就是很少有人模仿他的绘画,因为那需要技术,非一时半会能练就的功夫。”熟悉他的诗人何小竹说。如果看过他现在画的花草,进入这个成都式园林第一眼就会被迷晕。“把回忆和欲望,掺和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何多苓用艾略特的诗给自己的院子做注解,又给花园里各种植物标注了名称:“画眉草、百里香、薰衣草、樱花、宿根满天星……”

来源:凤凰网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