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关于“共同体”的个体表述

  “共同体”这一雕塑系列作品的形式架构得益于“赵州桥”的启示。儿时课本说的赵州桥是隋代李春所创造,乃是人类史上建造时间最早跨度最大的石拱桥。但也有一些西方考古学者否认了这一说法,认为西方类似的石拱桥建筑远远早于赵州桥。在此勿论孰先孰后,就论“石拱”的造型功能学和形式美学都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创造。古今中外,在数千年的雕塑史中,艺术形式之多样,几乎穷尽了所有你所能想到的形式语言。这就意味着,每一位雕塑家的每一件作品的形式探索都是一种探险,艺术史正是通过这样不断的否定和探险中得以推进。我试图找到转换“赵州桥”的形式架构,并成为一种新雕塑语言的艺术路径。

  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资讯空前发达,使地球变成一个村庄,以致于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全球日益同一化、同质化的倾向,一个再强硬的民族主义者都无法回避国际化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浸染和影响。就当前而言,当代艺术作品更强调一种艺术的国际化语言,强调一种艺术最大化的共享性、共通性和普适性。“赵州桥”强调一种超国界、超洲际的人类精神,也就是把人类的所有文明看成是一个共同的整体,看成是一座人人都能通行的文明之桥,不持过多的区域和文化身份的偏见,以及主场和客场的偏见。

  这个桥梁式的文明“共同体”隐含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多维元素,每一构造体之间互相承载、互相依存、互相共生、互相碰撞、相互融合、相互纠结而又相互抵制的关系;同时也暗含某种脆弱和危险,但又必须置身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离不开谁的语境。它是一种古今中外大融合的人文景观,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全球化现实和人文现状。

  我的“共同体No。1”是一座世界人文景观的共同体更是东西方文明之桥。两个桥墩的承重方式各不相同,一边是东方古代神龟的承重方式,一边是古希腊雅典卫城人形的承重方式;而撑起拱桥的各种物件则是综合中外历史中的典型文明符号,从而构筑起一座奇绝而又魔幻的超现实桥梁。我的魔幻现实主义就是一种现实的模拟,这都是我对当代中国、当代世界的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表达。同时,我还企图在各种物体关联中组合出一种可读性的幽默和乐趣,使之在轻松好玩中隐藏着某种深刻和严肃。

  我有一观点,是但凡杰出的艺术作品都隐含着无限的信息量,具有让你百看不厌而又意味无穷的特性。这类的作品往往是当代性中有传统性,传统性中有当代性;东方性中有西方性,西方性中有东方性;抽象中有具象,具象中有抽象;精英中有世俗,世俗中有精英以及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简中有繁,繁中有简等等的对立而统一的整体,而不是非黑即白,铁板一块。我的“共同体No。1”正是秉持上述的理念而展开,力求让人一目而不了然,力图为不同层面的人提供不同看点和体验,力争把多元的文明碎片构造一个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共同体。  

  2014.10.21于北京
 

作者:陈文令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