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2-21 00:00
摄影大赛,图片赏析与分享。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娱乐活动还很少见,那时正在上初中的马克温仅有的娱乐项目就是摆弄同学家的海鸥120相机。拍摄完以后,还要去医院找人要显影液和定影液,自己冲洗,自己放大,自己用水彩给照片上色。过程虽繁琐,但这部120相机给马克温带来的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摄影伴随他度过了美好的青少年时代,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马克温爱上了摄影。有趣的是,结婚的时候,马克温爱人的陪嫁就是一部红梅135相机,这让马克温对摄影的痴迷与日俱增。
二十多岁时,马克温和一个朋友去了泰山。怀揣一部135相机和几卷胶卷,买上几元钱的汽车票,搭着一辆破旧拥挤的长途汽车,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了泰安市。毕竟是第一次出远门,看到的一切都很稀奇,也未觉得累,简单吃了点东西,买了两瓶酒和几斤牛肉就徒步登山,两人一路上喝着酒吃着肉,马克温说:“那种快活的感觉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午夜时分终于登上了山顶,此时温度极低,只有靠大口喝酒来御寒。等看到太阳出来的瞬间,马克温说自己“兴奋极了,不停地拍照,高兴地呼喊。”也正是这次经历,让马克温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拿着相机,去看看祖国各地的大好风光。
马克温摄影作品(一)
马克文摄影作品(二)
现在的马克温虽工作繁忙,但也算实现了当初的“诺言”,他总会挤出时间周游各地去采风。马克温在个人博客的简介里写了这样一句话:用文字和影像来记录我人生的足迹,我逍遥,我快乐!在这个记录了马克温每一次外出采风成果的博客中,文章都是按省市分类的,每一篇都凝结着一路的点点滴滴。仔细查看马克温走过的这些省市中,会发现有一个地方极为特殊,从2006年开始,他每年都去那里一次,这个地方就是藏区。
马克温摄影作品(三)
马克温摄影作品(四)
对藏区的迷恋,马克温说这是一种“近乎病态的向往”,“虽然条件很艰苦,有时候一天只能够吃一个饼,但每次踏上那片纯净神圣的土地,总感觉有一种高尚的东西在脑中升华。藏族同袍的热情淳朴,藏区美不胜收的风景和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吸引着我,令我向往,令我魂牵梦萦。”诚如马克温所说,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难免会有身心疲惫之时,而去藏区,仿佛就是一场荡涤心灵的旅程,那久远的藏传佛教文化,那湛蓝的天空,壮美的风光,纯洁明亮的少儿的双眸和淳美神秘的藏民和藏俗,都令人神往。
马克温摄影作品(五)
马克温摄影作品(六)
除了追求摄影过程中视觉的冲击、技法的提升以及成果的满足,马克温认为摄影还应当扮演更重要的社会角色,起到记录现实、传递正能量的作用,他一直想利用自己的摄影专长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直到2014年,一个跟随马克温学习摄影的学生提及,他所在的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将组织一场赴广西融水县大苗山的公益支教活动。起初马克温并未上心,当听到这名学生说完自己如何从教育条件仍较为落后的大苗山里走出,成为一名大学生的故事之后,马克温当即决定和他们一起去支教。到了目的地才发现,实际状况比想象的还要艰苦,整个苗寨住着800多户人家,一到三年级的学生在一间教室里混合上课,只有一个60岁了还不能退休的教师在教课。在那里,马克温负责用相机记录全部的活动内容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马克温说:“也许短短的假期不能够教他们学习到什么东西,却可以向他们传达自信和希望!希望能把这个活动发展为长期项目,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之中,帮助更多的孩子。”
马克温摄影作品(七)
现年51岁的马克温仍在坚持行走、拍摄,他说自己总能在路上收获不一样的体验,逍遥自在,潇洒快活,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对于摄影的未来计划,马克温说:“只要树立好自己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中国年”手机摄影大赛正在征稿中,记得随时拍下您的新年见闻,分享给我们喔~
来源:全球摄影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