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2-22 14:21
导读:拜年啦!祝大家新年快乐,羊年大吉大利。今天小编翻来一些过年的老照片,来回味下中国过去的浓浓年味。 (来源:黄城根下微博) 一、清朝末年 近年的春节气氛越来越淡,老北京的风俗绝大部分都已绝迹,这很令迷恋传统民俗的人遗憾。随着时代发展,春节日益淡化是个无可奈何的事。百年前的春节(当时称“过年”)与现在迥然不同,现在,让我们看看过去的老北京人是怎么样“过年”的吧。 拜年作揖 “作揖”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交礼节,自春秋时期就已流传,拜年的作揖,又称拱手礼,自明朝以后广泛应用于官俗各类社交场合。拜年时作揖要采取左手包右拳的姿势,是因为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讲究以左为尊。
放盒子,那是一种把烟花和鞭炮合在一起放的种类,两者结合,彼此呼应。 芝麻秸挺直,象征“长命百岁”
一来芝麻开花节节高,麻秸不是圆形而是带棱的,风干后踩起来声音特别脆响,所以有“岁岁平安”的含义,二来芝麻秸挺直,一般总有一米多长,象征“长命百岁”;人们一边踩岁,也就一边祈祝自己一年更比一年好,能够长远地丰衣足食,“脆脆生生”地过好日子。院里撒祭灶时买的芝麻秸,尽情地在上面踩来踩去,美其名曰“踩岁(碎)”。大人小孩一齐踩岁,那芝麻秸被踩碎的破裂声尽管远不如炮仗响亮,但噼噼剥剥的十分有趣,而且与人们“岁岁平安”的愿望相合。 正月里,老北京人时兴逛庙会 京城中各大庙会、厂甸、白云观等处都向百姓开放,这些娱乐场所都热闹非常。也有去较远的郊区如妙峰山等处拜佛,可谓人声鼎沸。这期间也有民间花会在庙会上或街道上表演,有舞狮、踩高跷、耍中幡、跑旱船等。
老北京人过年时,孩子、大人的衣着都要焕然一新,大人要嘱咐孩子听话,相互间不许打架,成人之间也不许抬杠拌嘴,过年期间言谈话语切忌打、杀、死之类不吉祥的语言,偶然间不慎摔坏了盘碗,全家人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出“岁岁(碎碎)平安”,用以化解那不愉快的瞬间,创造一个和谐、吉祥的节日气氛,高高兴兴过好“年”。 |
来源:墙报热点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