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巫鸿:是否有一种“当代性现实主义”作为流派存在?

2015-04-02 09:57

  近日,展览《在·现-王功新二十年影像艺术》的相关论坛在OCAT上海馆举行。当代几位资深艺术人士齐聚一堂,围绕现实主义与当代性的问题展开讨论。著名美术史家巫鸿给出个人观点:

  巫鸿

  “首先,解释一下我们常用的‘现实主义’。在美术史里它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作为大众极易辨识的艺术风格,此时它的用法是超历史的,不一定要同哪个历史阶段或文化有关系,我们可以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很有现实主义’、‘罗马的雕像比希腊更具现实主义’。所以就这个层面上来讲,当今有很多现实主义作品,包括大量学院还在教授现实主义的内容。这种现实主义风格的存在没有问题,人们永远需要这种再现性或表现性的东西;另外一种用法属较严谨的史学定义,即现实主义是一种现实流派,在历史语境下出现,它不限于一种风格。譬如,汪民安老师之前讲到,库尔贝的《画室》并非一幅简单的画,它牵扯到人的思想、当时的政治,归属一种画派;它是复杂的,涵盖政治、文化、艺术和历史现象,并透过一种视觉语言表现出来。但有时,某历史现象逝去就不再重复了,就像库尔贝的绘画,如今仍有人将其作为一种风格在学习,但是作为流派,它已经是过去时了。”

  “因而,把这两种用法区别开再谈‘现实主义’,就会比较清楚。作为一种风格它肯定存在,但作为一种流派,是否还存在这种现实主义?西方美术史上,‘现实主义’这个流派已成为过去,库尔贝以后基本上进入非写实性阶段,包括自马奈之后。实际上,有些人以写实风格创作的画非常好,正像弗洛依德,但这往往是个人现象,而非流派现象。”

  “最近,一位从事苏俄艺术的西方美术史家发问,‘现实主义是一种真实的历史现象,还是西方美术史的构成?’关于现实主义已经逝去的说法是我们造出来的,还是它真的就已过去了?在中国,现实主义从20世纪初到解放后的社会主义时期,一直是种强势存在,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或鲁迅时期叫其‘批判现实主义’。而到了90年代提出的“现实主义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直至方力钧等人的“玩世现实主义”,都透着种将其作为流派来谈的倾向,包含着许多政治的、思想的意义,只是没有很理论化。所以,是否现实主义不单作为一种风格,还作为一种流派存在着呢?”

  “简单来说,无论库尔贝的法国现实主义还是中国的革命现实主义,我们称其为遗产时,它就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但我思考,作为流派,是否有一种当代性现实主义存在?举例谈,广东三年展中黄永砯的《蝙蝠计划》与现实主义概念间的关系就很有趣。因为严格意义上,此作品不属于现实主义范畴,不具备再现性,但它却又明显是对现实的指涉;同样,王功新展览中三个历史图像的作品,取材于《血衣》、《宫娥》、《画室》这三幅很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在这里它们变成艺术家的一种创作资源,但艺术家并非简单地使用图像资源,而是透过个人的的独特记忆转入创作。所以,新创作的当代作品和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之间形成一种复杂关系,这时现实主义可能同时作为一种资源、回忆或现实的指涉而存在。”

  “福柯以《宫娥》这幅画为研究对象并发表文章,在西方产生较大影响,出现了“元绘画”。当艺术家通过艺术来讨论‘什么是画,什么是影像,什么是雕塑,什么是摄影?’等问题时,其作品的创作目的就不再是表现现实,或者说不仅仅是表现现实。他们是用作品去解释这些问题。正如借福柯的研究我们可以揣磨,委拉斯凯兹在创作《宫娥》时很可能考虑的是‘什么是画,什么是观者,什么是对象,什么是主体’等等问题。”

  “实际上,90年代米切尔《画的理论》以及我的《重屏》,都是在谈元绘画,这是自《宫娥》引起的有趣变化。我们可以把质疑现实艺术媒材本身作为一个注脚来引出当代性问题,但当代性并非指现在,它应当是对‘现在’的一种主体性指引,透过它来发问‘什么是现在’。”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