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明星摄影家 | 孙树宝

2015-05-16 00:00

明星摄影家| 孙树宝 人民摄影 人民摄影

rmsybwx

报道摄影新闻和相关信息,促进摄影事业发展。

人民摄影微刊改版  “明星摄影家”亮相

  “明星摄影家”微刊由人民摄影报微信平台和人民摄影报明星 摄影文化研究中心倾力打造。每周一期,逢周六刊发!

  “明星摄影家”微刊旨在通过人民摄影报微信平台,通过作品展示、人物通讯、专家评说等内容,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受众广、 辐射面大、信息传递方便快捷的特点,全面系统地推荐摄影名家新秀。



本期微刊由人民摄影报明星摄影文化研究中心推荐

摄影家简介

作者肖像

  孙树宝,男,1980年1月出生,现为新华社核心签约摄影师、潍坊日报摄影记者。

  从事摄影以来,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画报、人民摄影报、人民网、新华网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图片5000余篇、幅。

  其中,2014年,作品《套子里的童年》荣获第四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网络选拔赛纪实类一等奖;2014年,作品《套子里的童年》荣获山东新闻奖;2012年,作品《科技的“梦幻空间”》荣获人民摄影(2012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优秀奖;2012年,作品《88岁老军人痴心守护英烈33年》荣获中央电视台最佳《央视新闻“最美中国”摄影作品》;2010年,作品《12名山东农民爱心车队6000里路演绎同胞情》获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大型新闻摄影作品优秀奖。

套子里的童年

  2013年 8月9日晚8时,年仅3岁9个月的山东白血病儿童杨皓杰因内脏出血,离开了未曾了解的世界。

  在生命的最后300多天里,小皓杰的吃、喝、玩、睡与治疗都在一个2平方米的单人无菌室里进行。他的父母与他24小时在一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让孩子走向新生,而不是生命的终结。

  来自山东威海的6岁男孩 张竣博和山东青岛的9岁女孩刘洋,还有一个又一个不知道名字的孩子们,他们陆续走进这个不足2平米的套子里,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据媒体披露,中国目前有2000000儿童白血病患者,每年约有18000名儿童因白血病死亡。


  2013年5月21日,在医院的单人无菌室里,妈妈用勺子喂白血病儿童杨皓杰吃饭。

  2014年4月12日,在山东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黄岛分院,6岁男孩张峻博在病床上画画。他一侧的阳阳(化名)正在与母亲做游戏,阳阳因出现白血病症状入院,等待确诊结果。

  2014年4月12日,在山东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黄岛分院,6岁男孩张峻博在病床上画画。

  2013年5月21日,杨皓杰哭闹着不肯吃药。

  2013年4月13日,在医院的单人无菌室里,爸爸要出去买东西,杨皓杰拉住爸爸,不肯放手。

  2014年4月12日,山东威海6岁男孩张竣博在病床下玩气球。张竣博出生在山东威海文登市的一个农民家庭,2013年5月份经检查确诊患有白血病,截至目前共进行了10个疗程的化疗。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到宇宙中探索和发现未知的世界。

  2013年4月13日,在医院的单人无菌室里,杨皓杰用手撕拽无菌室的塑料膜,不让别人看他。

  2013年5月21日,杨皓杰一家在窗前等待下一项检查。

  2014年4月12日,在医院的单人无菌室里,望着躺在病床上的女儿,刘洋的母亲偷偷流泪。刘洋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的一个农民家庭。2014年2月经检查确诊患有白血病,她也因此中断了小学三年级的校园生活。

  2013年5月21日,杨皓杰躺在无菌室里午睡。

  2013年5月21日,杨皓杰在爸爸的陪伴下,进行彩超检查。

  2014年4月12日,在医院的单人无菌室里,9岁的刘洋用手机看成语故事。

  2013年 8月19日,杨皓杰的亲人到墓地为因白血病去世的孩子举行葬礼。

  2013年 8月19日,一个杨皓杰曾经玩过的塑料玩具,被放在了他的坟墓前。


专家点评

心里有爱 眼里才有天堂

任正来

  如果说成年人的心里都装着铜墙铁壁,那么顷刻间能将其融化的,往往是孩子清澈的目光和纯真的微笑。

  孙树宝的《套子里的童年》就是这样一组能将人心底柔软的地方触动,引发人思索与共鸣的专题照片。

  当一个小朋友不幸患上可怕的白血病,他和他的家庭会怎样面对?在与病魔的斗争中,他们的身上都发生了什么?在白血病这个全世界为之关注的报道选题面前,孙树宝沉下了心,用敏感、安静的镜头记录下患上白血病的3岁小朋友皓杰与病魔斗争的点滴,将生活在被称为“套子”的无菌病房中小皓杰的特殊童年真实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这组照片,氛围沉静、影调扎实,一家人围绕治疗发生的一个个情感瞬间都被忠实地拍摄下来。镜头里有无奈、有苦痛、有温馨、更有强烈的求生愿望和人间大爱的温暖。

  孩子是爱的结晶,没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遭遇灾难和病痛,但当不幸来临时,父母们通常都会比孩子更加痛苦。为人父母的那份心酸和挣扎,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父亲,孙树宝感同身受。 

  在无菌的“套子”中,皓杰过着天真烂漫的日子。透过他清澈的眼神和纯真的微笑,我们可以感受到病房之中流淌着的温情,也可以感受到镜头后面,摄影师那颗柔软而细腻的心。

  作为山东地区的知名摄影记者,新华社资深签约摄影师,孙树宝近年来一直在拍摄反映普通人喜怒哀乐的图片专题,用镜头传递他内心的敏感体验和思想变化,在忠实地履行着一个记者的社会职责的同时,于喧嚣的现实社会中寻找着内心的安宁。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孩子的眼睛里找得到天堂”。

  当一个山东大汉,拿起相机四次驱车从潍坊前往青岛,历时一个月,以皓杰一家人带给自己内心的触动作为拍摄的指引,将病房中的悲喜记录在相片中的时候,他的心里也一定有爱和希望在流淌。

  心里有爱,眼里才有天堂。


人物素描

疯子,宝子

吕继伟

  宝子,就像一个疯子。

  痴迷着摄影;因为那既是他的职业,也是他的爱好,能让志趣和兴趣合二为一的,终将集大成,至少是幸福的。

  真正好的作品,是灵感和独特的视角决定的,或者说是一种心发现,并非是你专业或者拍过多少作品,这是我的观点,而且是不需要别人认同的观点。我眼中的宝子,有的就是这种能量,我一直觉得他行。

  找好方位,摆好姿势,端起相机,对准目标,调好焦距,一个镜头穿透人生五味杂陈,记录世间千姿百态。

  有爱,让他前行,他关注着需要帮助的群体,用镜头辅助他们的渴望人生,用镜头诠释爱心的传承。很多摄影发烧友在作秀,雇来农民戴斗笠批蓑衣竹竿水面撑行独木舟,造景《渔舟唱晚》;而他,只用镜头书写不尽人生,不做作,不矫情,是忠于职业的有心人。

  从西藏回来时,他带给我了藏香和转经筒,我很珍视,一直收藏着,觉得这些用心经营来的东西,富有的是灵性和无尽心情。再后来,进藏回来就有仓央嘉措的诗抄,自己喜欢的不行,常就觉得自己似乎也去过碧空如洗的西藏。他常去那里记录藏乡生活,带回那里的图景片段,让我们温暖;这次居然带给我洁白的哈达,给我戴在脖子上,直给我一脸惊讶。

  宝子是个热心人,有情有义爱生活,有着高端的理想,有着现实的追求,活在崇高和自由的边缘,活在现实和世俗的边缘,因为他也是活在当下,不能幸免神和人的瓜葛。可,但凡这样的人,都是有个性的,叫做性情中人。

  一米八的个头,黝黑的皮肤,健硕的身板,喜欢穿休闲的服装,很man,挺有女人缘却精专,脑袋上总戴着一顶棒球帽,可能是他觉得自己头发少,其实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人要活给自己。

  一顶帐篷,一台相机,一张船票,一双远望的眼睛就能支撑起他的生活;他的目光穿越了千山万水,定格在远方。

  宝子,就是孙树宝。你,或许认识他。


来源:人民摄影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