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5-18 00:00
rmsybwx
报道摄影新闻和相关信息,促进摄影事业发展。
萨拉热窝,1994年(原照片)
加减光示意图
加减光示意图
画面四个角都做了加光处理,使四个角呈现深灰到浅灰的渐变。可以用手做加光的工具,也可以用硬卡纸剪成半椭圆形状,可先做画面上半部的两个角加光,再做画面下半部的两角,加光的时间要做试条,加光的量适度,保证效果,加光时手也好,硬卡纸也好,都不要定格不动,要上下移动,避免出现加光的痕迹。
萨拉热窝,1994年(原照片)
在相纸曝光的同时要对画面中人物脸面做适当遮挡,为局部加光处理留有漏光余地。
萨拉热窝,1994年。用2号放大相纸放制彩色负片,照片层次较好,反差略小。
改用3号放大相纸制作照片,增加曝光时间,在画面四周做加光处理时对大人、小孩及士兵的服装、兵器做适度的遮挡。
1995年的一天下午,我走过摄影部办公室门口时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他手里拿着一盒24寸的依尔福黑白放大相纸,我猜,大概是来找我的。那时,摄影部暗房与办公室是门对门,我走进暗房正准备换衣服,贺延光叫住了我,把这个陌生人介绍给我,“这位是曾璜”,我们相互打了个招呼。
曾璜当时是新华社的摄影记者,刚从波黑采访回来,准备出本摄影集《波黑人:战火浮生》,时任新华社摄影部主任徐佑珠介绍他来找我放片子。我们在暗房交流了一些情况,我仔细地询问了他的要求,他很明确地表示,先放出几张照片,看效果后再提出要求。
曾璜走了以后,我有点心虚。我知道他曾在美国学习新闻摄影专业,见的世面多,标准肯定很高。但是我想只要用心努力去做,应该能够达到他提出的要求。
曾璜对照片制作的要求的确很高。放制中间调子的照片时,一定要把画面的四角压暗,突出画面中心部分;高光部分一定要局部加光,不要白得没有层次;暗部也要保证有层次,不能黑的什么都看不见。一张照片,要表现出黑白灰的影调。
在为曾璜放大制作照片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返工,一是因为我们事先没有一个标准的样片做参考,二来还要考虑到整本摄影集中照片影调的统一。照片的影调深一点不行、浅一点也不行,反差大一点不行、小一点也不行,局部遮挡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局部加光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都是需要返工的。
这组照片,几乎每幅都要在画面四个角做加光处理,要保证整组片子画面的影调效果一致。这组照片中有几幅黑白照片是用彩色底片放制的。当时没有数码输出,彩扩店图片社虽然也能用彩色负片底在扩印机上扩出黑白照片,但效果与纯黑白的底片效果有差距。我在用彩色底片放制黑白照片时,只用彩色放大机上的青色滤色镜片,指数调到20;黄色、品红色滤镜片的指数调到0。我用3号涂塑放大相纸,D-72显影液的原液(不加水稀释),尽量缩短相纸的曝光时间,相纸的显影时间定为2分钟,这样用彩色底片放出的黑白照片效果是能接受的。如果想用彩色底片放制黑白照片,前期拍摄时一定要控制好胶卷的曝光量,建议拍摄时按彩色胶卷的感光度去测光曝光,而且要稍过三分之一档,后期冲印时才能放制出有较好反差的黑白照片。
就这样,曾璜严格把关,我反复制作,近一个月后,我放完了这组照片。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真正领教了曾璜对制作照片的认真态度,也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理念,收益很多。
1995年10月,曾璜个人的第一本摄影集《波黑人:战火浮生》出版。我看到他在书中对我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他的工作使我更加相信:‘很多好的黑白照片是放出来的。’”
摘编自《解读黑白浅影》 郑萍萍 编辑
守候微光(微信号:zqbsyb)授权
来源:人民摄影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