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13 00:00
zhanyuwenhua
传承文化;文艺创作;名家名作;今日鉴藏收藏名家书画,让好的作品得以推广、流传、收藏。致力于打造书画收藏专业导航、佳作典藏推广的最佳平台。
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的张大千,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天资纵挺、惊才绝艳的典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独创的泼墨泼彩之法,开创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的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其画风先後曾经数度改变,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至於伪作。晚年历经探索,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於57岁时自创泼墨泼彩画法。这种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山水画笔墨技法,其变化却始终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而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张大千(1899-1983)云涧幽居
镜心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题识:六十八年元月似承祖仁兄雅教,八十一叟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己未、摩耶精舍、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著录:1.《联合文学》月刊,第152页,第171期,1999年。
2.《近现代书画精品集(一)》,第225页,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1年10月。
说明:上款“承祖仁兄”即孙承祖,台湾知名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张大千在台期间与其交往甚密。
ZHANG DAQIAN?Retirement
mounted; ink and color onpaper
45×59 cm. 17 3/4×23 1/4 in.约2.4平尺
张大千自50年代远游海外,足迹踏遍世界的山山水水,作品在欧、美、亚洲各国展出,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誉。但这都不能令他忘记家乡。在他的笔下,仍离不开祖国河山,离不开家乡的山山水水。多少次梦里萦回,泪沾衣衫。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绘画成熟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正是西方抽象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张大千正好旅居西方,与立体派大师毕加索、抽象派画家赵无极等交流,这些因素共同支撑起一个观点——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主要是受西方抽象绘画的影响,是抽象画。
张大千的这种艺术形式应当是他长期研究中国画墨法的结果。张大千早期师法古人,对笔法墨法做过深入的研究。他在谈论画史时对于破墨法的演变与继承关系进行梳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表达他对于石涛的破墨画法的景仰。他还谈破墨法:“浓墨不破,便无层次;淡墨不破,便乏韵味。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他对墨法的理解深刻与彻底,不仅从外在形式还能上升到气韵的理论高度。这样,他熟知中国画的笔、墨、纸等工具的特性和各种技法所呈现出来的形式,加上对现代生活的体验与思索,必然可以自如地调配各种传统绘画的各种元素,然后表现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艺术形式。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画在经营布局上,一方面继承了文人画尤其是董其昌以来的文人画通过画面虚实、黑白的对比的空间布局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师造化,打破了文人画通过“组合”与“填充”式构图模式。
张大千(1899-1983)自画像
立轴纸本设色
1972年作
题识:1.隔宿看书便已忘,老来昏雾更无方。从知又被儿曹笑,十目才能下一行。壬子秋日大千居士爰,年七十有四矣。钤印:西川张爰、金石同寿、法匠
2.汉卿索我尘埃貌,逻笔粗疏眼更花。那得心情着泉石,故山挂梦已无家。六十九年又题,赠汉卿宗兄教,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毫髮、环荜庵、大风堂
展览:“奇瑰异彩——张大千”半山房、经畬堂藏品展,展览时间:2001年6月13日—10月21日;展览地点:新加坡亚洲艺术博物馆。
著录:
1.《奇瑰异彩——张大千》,第169页,新加坡亚洲艺术博物馆,2001年。
2.《中国书画作品集(四)》,第87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说明:上款人汉卿即张学良,张大千一生对他赠画不断,交情不言而喻。
上款人汉卿即张学良,汉卿为张学良将军的表字,张大千一生对他赠画不断,交情不言而喻。
自画像,是最能直观反映画家特定时空心灵写照的艺术形式。张大千写自画像可以上溯至上世纪20年代晚期,画面多以半身或全身入画,或站或坐,绝大部分不添背景,或仅以松树、花卉等景补缀。
此《自画像》作於1972年,大千时年74岁,意写自己侧首持书阅读之状,於简练洒脱的行笔间突出神采焕然的精神气貌。读书的自我形象,於张大千而言是有象征意义的,它是其人品学问才情的写照。题识中“十目才能下一行”一句,生动地戏谑了自己老来读书吃力的情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张大千复题於1980年的一则题识,“汉卿索戏尘埃貌”所系的是张大千和张学良半个世纪的情谊。张大千自1978年举家定居台湾後,便开始与张学良、张群等人频繁相聚,以叙旧友情怀。此幅《自画像》既是张大千对於自己晚年形象的象征写照,又成为赠与挚友张学良留存的重要作品,其价值可见一斑。
张大千(1899-1983)仿王蒙春山读书图
立轴设色纸本
1947年作
题识:老来渐觉笔头迂,写画如同写篆书。黄鹤一声山馆静,道人正是午参余。丁亥十一月,蜀郡张爰大千父。
钤印:张爰、大千
大千本幅题:谪仙馆藏大千居士仿王蒙春山读书图。 钤印:谪仙、凡
说明:“谪仙馆”主人为台湾著名导演,收藏家杨凡。
ZHANG DAQIAN LandscapeAFTER WANG
MENG
hanging scroll; ink andcolor on paper
Painted in 1947
119.7×58.3 cm. 47 1/8×23in. 约6.3平尺
此幅作於1947年末,这年被公认为张大千临古创作的高峰,《湖山清夏图》、《太乙观泉图》等大作都於此年前後完成。从敦煌回来後的张大千,因缘际会得以搜罗因战乱流散在市场上的宋元名迹,这让他的临古愈加精进。在这个时期,他逐渐从董巨化出,兼得王蒙茂密蒙茸,参以北宋大家的雄伟风格,创作出一批精彩的山水大作。此幅为大千临王蒙《春山读书图》者,画幅录王蒙论画诗:“老来渐觉笔头迂,写画如同写篆书;黄鹤一峰山馆静,道人正是午参余。”大千对王蒙研习甚深,尝言:“元四家中以黄鹤山人法门最为广大,明清作者无不师之。即不羁如方外二石,亦不能越其藩篱也。”而据傅申先生考证,1937年大千即有王蒙临本。而四十年代中後期,大千更是逐一临习过王蒙的《夏山隐居图》、《林泉清集》、《雅宜山斋》等名迹。此幅《春山读书图》大千特地选用易於发墨的旧纸,下笔细致绵密,设色苍润沈郁,尽摄原作神髓,为大千用功极深的作品。本幅纪年丁亥十一月,其时张大千刚刚自蓉抵沪,居於李秋君“欧湘馆”,为其1948年的个展做准备。检1948年上海成都路中国画院“张大千近作展”目录,编号93号为《仿黄鹤山樵溪山高隐》,或即为此幅。
张大千(1899-1983)执扇侍女
立轴设色纸本
1953年作
题识:明月王郎曲,竹枝湘女讴。秋风零(霜)露下,襟里欲生愁。癸巳冬孟,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私印、千秋愿、昵燕楼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著录:
1.《中国书画作品集》(上),第87页,西泠印社出版,2010年。
2.《艺海集珍》第九辑,第22页,西泠印社出版,2010年。
3.《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第217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4.《张大千精品集》第37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信息摘自网络)
ZHANG DAQIAN LADY WITH FAN
hanging scroll; ink andcolor on paper
Painted in 1953
95×38 cm. 37 3/8×15 in. 约3.2平尺
盖大千先生自敦煌归来,得古代壁画线描之空灵明快,赋色之辉煌灿烂,气度之高华超迈,笔下人物气息高古,出神入化。开相的妙曼,线条的端穆,赋彩的明丽,格调的清雅,一洗近世流滑孱弱之习气,皆为前人所未能见。
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是大千精力最为旺盛之时,其才思敏捷,目力亦佳,乃工笔人物画创作的颠峰时期,此作即作于此时。
画中仕女采用传统的三白开脸,细目小口,面如满月;发髻钩皴细致,质感厚重,梳理整洁,根根凸现;眉如弯月,细若游丝,眼似卧蚕,目如朗星;肩部丰润,体态轻盈婀娜。人物造型雍容华贵,丰腴娴雅,气象安详娴静。衣着文饰贴身合体色彩鲜艳,线条的运用圆润自如,转折之处顿挫有力且富节奏。媚而不俗、秀而不佻,呈现出高雅、轻松和沉思之态,别有一番味道,这种中国传统美女的气质是西画所无法表现的,明显受到唐寅笔法的影响,颇富古人典雅遗风。可惜的是款识中没有时间,但从张大千先生画史看,三十岁前的“釉志美”和四十岁后的盛唐风格,五七年后因眼减退而难以再作仕女局部细描,所以此作应为其五十年代初作品。
张大千(1899-1983)松下行吟图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穷年兀兀有霜髭,痴画淫书老复痴。一事自嗤还自喜,断炊未废苦吟诗。大千张爰。
钤印:大千居士、西蜀张爰之鈢、大千豪髪、大风堂
ZHANG DAQIAN Recitin g Under The
Pine TREE
mounted; ink and color onpaper
68×133 cm. 26 3/4×52 3/8in. 约8.1平尺
中国近代画坛上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画家,便是张大千,他在山水、人物、花鸟方面都具有极高造诣,尤其是在山水画上,发展出了独具个人风格特点的泼墨、泼彩等技法,使其山水画更具自然造化之境。张大千的艺术之路经历了“师古”、“师自然”、“师心”的三阶段:四十岁前主要以师古人为主,张大千早年遍临古代大师名迹,从石涛、八大山人到徐渭以至宋元诸家乃至敦煌壁画,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临摹,他广泛吸收古人绘画中的营养,勤奋描摹,所画作品造型比较准确,这为他以后的绘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四十岁至六十岁之间张大千以自然为师,多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曾在青城山上久居,观察自然之中神秘莫测的景象,感悟造化之神秀,在此期间绘制了许多以山川为对象的写生作品。六十岁后,张大千开始有所变法,讲求以心为师,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独创了泼墨、泼彩的技法,这一变化是他在国外受到了西方现代绘画抽象主义的启发,从而有所感悟。这幅画中张大千描绘了一棵参天古树,自右下向上生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树下有以为高士身着宽衣大袖手捧书卷,对着古树参读,在沧桑的老松底下,思考着关于生命、宇宙的问题,这仿佛是张大千本人对于生命的思考。高士头发上系着的飘带随风而起,潇散飘逸,体现出高士淡泊宁静的高尚品格。画面中松树占了构图的一大部分,古树的主干用枯笔皴出其粗糙沧桑的质感,在简笔淡墨的粗干上以赭石重染,色调沉着淡雅,遒劲苍老的乔木茂然有生气。画者用笔用墨雄浑恣肆,激情外泄,极尽变化之妙。
张大千(1899-1983)苍松古道
立轴设色纸本
1933年作
题识:苍松虬古植峰巅,莲径灵楼八百年。远岭飞云深百道,密林透出夕阳天。癸酉夏四月仿大涤子笔法,蜀人大千张爰。
钤印:大千无恙、张先生、大风堂
著录:《张大千精品集》,第2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ZHANG DAQIAN landscape
hanging scroll; ink andcolor on paper
Painted in 1933
143×80 cm. 52 1/4×31 1/4in. 约10.3平尺
大千用力于石涛之深,世所共知。以致至今坊间仍流传他曾以所临石涛骗过黄宾虹、陈半丁等一干巨眼、大家故事,可知其得于石涛者亦堪称神奇。不过,张氏之拟石涛,并不一味依葫芦画瓢,亦步亦趋,而是随时有所增删详略,或由繁而简、或反简为繁、或水墨变设色、或册页而为中堂,形式各各不拘,要在石涛精神处与之神会。张大千许多仿作备受推崇追捧,因为其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之古代名家的真迹有过之而无不及。现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仿作,如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有他的《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他的《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叠嶂图》等。
此件张大千仿石涛山水画酷似石涛面目,笔墨技法变化多端,肥、瘦、方、圆、尖、秃、软、硬、横、斜、顺、无所不有,而且配合着墨、水、色的全面运用,极尽用笔变化之能事, 是张大千三十岁左右仿石涛作品中的代表作。近景巨石突兀,间有杂树。山坳间有茅屋房舍,掩映于松林之中,充满神秘。树下两位高士相谈甚欢。在景物上,由淡到深渲染数次,再用焦墨渴笔,加以皴擦勾勒。树木苔点,则均是用不同层次的湿墨一处一处地晕染出来。画中高士形象飘逸、淡然。整画从取景造景到笔墨都极为精彩,堪称大千先生早年时期的代表作。
致力于打造书画收藏专业导航
佳作典藏推广的最佳平台
北京占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出品
丨今日鉴藏丨名家书画丨瑞轩唯品丨
荐稿:zhanyuwhcm@sina.cn 13793171766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新文化大街东辰民族艺术大厦1367号D座5B-58
收藏名家书画,让好的作品得以推广、流传、收藏
来源:搜狗搜索-名家书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