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墨卡托“传统与创新”系列沙龙揭幕 共寻中欧“传统”

2015-06-13 21:24

(从左至右)墨卡托基金会中国代表阿克曼、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柏林自由大学汉学教授欧勒·多林

  (雅昌艺术网讯)由墨卡托基金会主办,Lens、腾讯文化频道协办的墨卡托沙龙于2015年6月13日至6月28日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举行。此次夏季沙龙以“传统与创新”为主题,邀请来自中欧两方的文化学者就理念与观点进行直接交流。

  6月13日下午,在该系列的首场沙龙上,柏林自由大学汉学教授、柏林Charité医科大学中德公共卫生与生命伦理研究网络(SIGENET)主任欧勒·多林,和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王博,就“寻找‘传统’:集体身份的再塑造”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沙龙由墨卡托基金会中国代表阿克曼主持。

墨卡托基金会中国代表阿克曼

  在中国,自近代开端以来的一百余年时间里,中国人对待传统的态度一直在变化。动荡的历史局势中,很多传统习俗遭受了严重破坏,这导致人们越来越难以找到可靠的文化基础,以及规则及范式的来源。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彻底丢失了传统:事实上,“传统”仍在为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提供一种正当性来源。今天,中国社会又在更大层面上重提传统的重要性,但围绕如何不仅是营造一种“符号化”的传统,而真正使其根基得以复兴,又产生了新的讨论。

柏林自由大学汉学教授欧勒·多林

  欧洲社会也存在类似问题,但整体来说并不严重。首先因为欧洲社会总体发展比较缓慢, 改变都不是以“突变”的形式发生的;其次因为现代化在欧洲孕育,其特点与传统有较多关联,因此现代化对传统虽有破坏,其形式并非是连根拔起式的。今天欧洲在传统方面遭遇的迷茫,更多来自全球化的威胁,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欧洲各国人口流动及外来移民的到来越来越频繁,人们开始对“什么才是本国的”感到迷惑。

  欧勒·多林将传统比喻成一条河流,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现成的,而是通过政治、商业等现在的要素来构造的,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王博则认为,传统是无法回避和放弃的重要问题,当提出“我们是谁”这个问题的时候,背后隐含的是我们对可能失去传统身份的焦虑,这并不是在讲过去,而是面对当代中国提出的问题。所以,讨论传统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在传统中发现现代性。

  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墨卡托基金会共在北京成功举办了14场沙龙,话题内容涉及科学、艺术与文化、公民社会、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其目的在于促进中欧民众就共同关心的社会及文化热点问题进行交流。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