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做一个小心翼翼的美梦

2015-06-14 00:00

  6月14日下午,曾浩个展“持续幻想”在今日美术馆2号馆2层开幕。本次展览由今日美术馆主办,成都素色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策展人杜曦云、今日美术馆展览及学术副馆长晏燕、广西北航北海艺术学院院长王荣松、四川美院北京校友会会长高峡、独立策展人段君、王澈、孙文杰等嘉宾均到场祝贺。

开幕式现场艺术家曾浩(左6)及嘉宾合影

开幕式现场艺术家曾浩(左6)及嘉宾合影 进入展厅,巨大的泡泡装置十分吸睛,观众内心儿童般的顽劣因子仿佛被唤醒,不约而同围住泡泡,用手指小心翼翼的“挑战”泡泡的“底线”。6个大“泡泡”散落在展厅各处,或梦幻、或浮华,其中有一个与其他略有不同,它的图案是以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的《父亲》作为模本创作的。现场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体验空间,房间里堆满了透明的泡泡球,观众可徜徉其中,做属于自己的美梦。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厅现场充满了大型的“泡泡”

展厅现场充满了大型的“泡泡” 曾浩从2008年开始正式进行“泡泡系列”作品的尝试,大都是平面绘画,今年3月份在元典美术馆做过一次较为完整的呈现,在平面作品中,曾浩将人画成气球式的塑料质感,那些肥皂泡般的脆弱、剔透和轻浮的感觉,是人对物质欲望的隐喻。而此次的展览中,他将“泡泡”从平面空间带入三维空间并将其放大,曾经出现在平面作品中的“泡泡”被附着材质轻薄的塑料泡泡上,并在里面加入了灯光元素,作品炫目且浮华。相较于此前的平面作品,装置作品的立体呈现效果将视觉观念与观赏距离之间的矛盾加以解决,并借助作品的可触性将泡沫的脆弱感更好的传递给观者。

艺术家曾浩在作品前

艺术家曾浩在作品前

《浮(五)》直径300cm 磨砂透明材质喷绘  2015

《浮(五)》直径300cm 磨砂透明材质喷绘 2015 曾浩在创作中一直将“泡泡”作为视觉符号来隐喻“光怪陆离”的社会浮华背后易碎的梦,它们有时候缤纷多彩,有时候晶莹剔透,但再多的粉饰仍旧难以改变因快速发展而带来的诸多社会现实问题,梦的泡泡破灭之后留下的只有腐烂的皮囊和空洞的内心。艺术家认为“泡泡既是自然现象,也是社会现象,但更深处的是心理现象。”整个时代就像是大的泡泡,被华丽的外表所蒙遮,又或被刻意的赞扬所欺骗,发现真相的我们,唾弃这些泡泡徒有其表,但追根溯源,筑造这些华美虚幻泡沫的,正是作为个体的”小泡泡”的堆积。这或许也是曾浩将泡沫图像从平面转为立体的一种诱因,他试图通过空间互动性的作品来探讨社会矛盾与个人内心焦虑之间的问题,在这种近乎零距离的对话当中,作品本身所潜含的更深艺术诉求也将最大限度的被观者所直观的感受。

装置《浮(六)》与本次展览唯一的架上绘画《欲仙过海》

装置《浮(六)》与本次展览唯一的架上绘画《欲仙过海》

观众可进入互动的透明泡泡房

观众可进入互动的透明泡泡房 就如同策展人杜曦云所说,曾浩身处瞬息万变的“中国”这个大现场中,像渺小的微尘般浮游。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假想,夹杂着对当下的体验,成为痛并快乐、难以言说的乱流。从自身出发,他反刍这种痛并快乐的滋味,并进行自由且理性的分析。曾浩用大体量的气囊,承载当下的图景和对未来的幻想的勾画。人可以终生持续幻想,曾浩用具体可视的作品给观者提供触媒。至于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别,就在这里,就在眼前。

来源:HI艺术 作者:程玲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