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汇 | 现场】金镇宅 从“功能恢复”到“为了逝物的纪念”

2015-06-15 00:00


艺术家 金镇宅


展览现场


6月12日下午,金镇宅个展“为了逝物的纪念”在艺美基金会开幕,展览呈现了金镇宅于2011—2015年期间创作的最新作品二十余幅,其中一部分作品延续“功能恢复”的线索,从拆迁房屋的旧物中搜集材料,把废弃的大门、破旧的桌子拆卸、组合,做成一个新的椅子或者茶几,从而引发人们对“无用之物和有用之物”的思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木屑再次进入艺术家的视野,对于无用之物的关照促使他把这些细碎的木屑黏贴在画布上,涂上不同的颜色,赋予了它们新的价值和意义。


展览现场


由于木屑来源于不同的材料,它们各自拥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因此在创作以及风干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状况,作品的最后效果是无法控制的。于是,金镇宅在创作的过程中没有加入过多的主观预设,而是让材料主导创作过程,配合和尊重材料本身的特质,让材料自然生发。


展览现场


金镇宅谈到,这些平面作品呈现的是树的形象,是对木屑、家具这一切被人为改造的物品本来面目的追忆和还原,展览的题目“为了逝物的纪念”也是因此得名。


展览现场


出生于木匠家庭的金镇宅与树木有一种说不清的紧密联系,他谈到:“树木是我的自画像”,在他看来,一棵树被不断的分割、切削,去掉身上所谓的“无用之物”,留下了有用的东西,是从人类的角度对于树木自然性的破坏,让树木成为对人有用的功能性物品。反观人类自身,社会生活也是对人类“自然属性”的不断“修正”,让曾经具有自然属性的人类逐渐成为符合社会功能作用的“螺丝钉”。


展览现场


金镇宅从宏观的角度去面对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对现代价值观以及结构进行质疑,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治愈被“功能性”定律所伤害、桎梏的人群和事物。谈到艺术,金镇宅一直坚信,“形而上”的观念需要兼具“形而下”的“器”的属性,因此,他一直致力于将这两种习惯被人分离的二元属性,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融合,并通过这种融合反映人们在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撰文/晓睿)




来源:798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