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天然琥珀价格暴增 碎琥珀再造卖价涨150倍

2015-06-26 11:55

琥珀饰品

琥珀饰品

中秋假期与国庆长假中,数量众多的市民出外旅游,买回来了价格不菲的各类珠宝,但其中的造假案例数量众多,除了红蓝宝石,价格相对便宜的“半宝石”碧玺、绿松石、海蓝宝石与琥珀、蜜蜡,也是造假案例的“重灾区”。尤其是琥珀,价格连年攀升,吸引了造假者的注意力,传统鉴别方法已经难以准确辨真伪。业内人士提醒市民旅游购物时要谨慎。

琥珀:天然琥珀价格暴增3倍 致“再造”猖獗

国庆节后首个工作日,市民张女士拿着几件首饰去广州地质科研所珠宝检测站检验,黄金(1318.90, -5.70, -0.43%)、祖母绿首饰均被检测为真品,唯独一件价格1000多元、体积不大的琥珀首饰,被告知是“再造”产品,是不值钱的碎琥珀与胶水重新压制后的合成体。张女士很诧异:该琥珀吊坠是中秋假期时旅游购物所得,当时商家还用针尖加热后戳过首饰的背面,确实有淡淡松香味,按照以往经验,这该是真琥珀呀?

如张女士一样,假期旅游期间,很多广东游客买回了琥珀首饰,但从广州东风东路几家大型检测机构的近期报告来看,送检产品中两三成均为“问题”琥珀。

过往,主要是树脂合成造假,消费者只要用绣花针加热靠近首饰,一般能辨别真伪(有松香味者为真品);但今年以来,“压制再造”加工成为了琥珀造假的主要方式。“再造”的原材料是琥珀,但却用价格低廉的“碎珀”,再加入一定量的胶体,混合后高温压制,制造出体积较大、色彩较均匀的“再造”琥珀,卖出与天然琥珀相同的价格。而根据国家珠宝标准,类似“高温压制”珠宝必须进行标注,不属于天然琥珀;而在收藏业内,只有天然未经加工的珠宝才有收藏价值。

为什么琥珀造假如此猖獗?天然琥珀升价是主要原因。从2011年开始,由于北欧矿产量减少,天然琥珀价格飞涨,两年半时间里,价格翻了2~3倍,仅对广州零售市场来说,5cm×7cm×2cm体积的天然琥珀首饰,3年前价格只有3000~4000元,而今价格在10000元上下。

如此迅猛的升价速度自然吸引了造假者的目光。记者从番禺的加工企业了解到,碎琥珀每公斤的价格一般在2000~5000元之间;每公斤产品被重新压制后,可以加工成至少200件体积为5cm×5cm×2cm的琥珀吊坠,每件天然产品的市场批发价格都在1800元以上,而“再造”琥珀如果按照天然琥珀来卖,能卖出高于50倍成本的高价,这说的还是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价格一般是批发市场的3倍,则扩大成了150倍。

鉴别:鉴别“再造”品,绣花针加热靠近首饰的方法不适用;没有仪器,普通人只能用放大镜初检。“再造品”的颜色一般比较一致,瑕疵极少,杂质较少,其中的“刨花”(琥珀切割时工具留下的炸裂纹)部分,裂痕较小甚至没有;而与之比较,天然琥珀中的瑕疵杂质很多,“刨花”裂痕面积大、不规则。遇到价格低廉的产品尤其要提高警惕。

碧玺:一串碧玺珠 三分之二是“杂石”

比起琥珀,碧玺近两年也颇受追捧。但从假期旅游购物后的送检结果来看,造假方式丰富多样,案例层出不穷。李小姐在某城市旅游时,买回了三串碧玺手链,这几款碧玺手链,在广州市场上的零售价一般在1500~2500元之间。但在该城市的“甩卖”价格只有700元左右。

她拿到广地珠宝检测中心检测,却发现:其中的两串14、15粒珠串里,居然超过了10粒都是假货。如图所示:黄色珠子是茶水晶冒充的,绿色珠子是绿水晶,只有粉色珠子才是真碧玺。一串珠,三分之二是杂石。另外一串手链倒是货真价实,只由粉红、绿色两色天然碧玺串成。

来源:华夏收藏网-市场行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