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文化收藏类节目创新:将传家宝搬上荧屏(图)

2015-06-27 19:44

目前,中国各大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如火如荼,不过这其中大部分节目都是从境外引进,或者根据境外综艺改编,属于中国本土的原创节目比较少,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关注文物收藏的文化类节目就更少,不过央视一套端午节期间3天联播的《我有传家宝》,却实现了这类节目的创新,那就是将“传家宝”搬上荧屏。

包拯第二十八代后裔包美美携传家宝讲述宝物背后的故事。

包拯第二十八代后裔包美美携传家宝讲述宝物背后的故事。

文化类节目同质化严重吸引力不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以传统文化作为素材进行开发的电视节目也不少,比如《成语英雄》、《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最爱是中华》等等,这些节目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历史以及民俗等,央视的《寻宝》以及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都节目,关注的则是中国传统的历史文物,以及文物鉴赏方面的知识。

不过,由于众多文化类节目在类型、内容等方面同质化的程度有些高,因此这些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也在逐渐降低,尤其是对于80后、90后甚至00后来说,这些年轻的观众群体,对于厚重的传统文化有些抵触,甚至是排斥,而对于属于“快消品”的流行文化则趋之若鹜。

《我有传家宝》关注藏品的传承意识

如何将这部分电视观众拉到文化收藏类节目的“怀抱”?《我是传家宝》做出了全新的尝试和创新。

在节目内容上,脱胎于传统鉴宝节目的《我是传家宝》,不再只关注那些跟厚重的历史文化相关、已经有上百甚至数千年历史的文物和遗迹,而是将关注的焦点,放到了持宝人和藏品所体现的家庭概念与传承意识上,在这档节目中,藏品的内涵从本质上有了丰富和延伸,同时,制作团队也在节目理念上,对持宝人和藏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升华,以体现其背后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

新时代传家宝“变形金刚”登陆央视演播厅。

新时代传家宝“变形金刚”登陆央视演播厅。

《我有传家宝》拓展观众基础

《我有传家宝》将具有特色和传承意味的个人收藏搬上荧屏,节目中的藏品因持宝人而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故事,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的,不再是一件干瘪的物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故事、有象征意义的新型“传家宝”,这不但对年龄较大的观众有吸引力,同时也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关注。比如在端午节期间,就有持宝人带着50多个变形金刚走到节目中,这对于深受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影响,以及平时看惯了机甲类动画片的年轻观众来说,无疑也是难得一见的“宝物”。

正是由于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老少皆宜的《我有传家宝》有了坚实的观众基础,因此将“传家宝”搬上荧屏这种全新的节目形式,也势必会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媒体平台有责任引导人们关注、传承和保护历史文物文化,央视作为国家级电视平台,更有责任打造优质的文化节目,引导整个社会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我有传家宝》定位于为全国收藏爱好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它起到的作用,是让更多观众了解和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带动人们去关注和保护历史文物,只有这样,才能使古老的文明代代相传。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