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绘事三馀”怀一、姚震西、乐祥海中国画作品展

2015-11-04 15:04

《出雁门》 31x82cm 2014

《耕读图》 34.5x117cm 2014

《古尊者法相》 48x102cm 2013

《礼佛图》 42x158cm 2013

《早春图》 34x50cm 2014

《桃红又是一年春》 46x68cm 2015

《乙未花卉》 60x90cm 2015

《乙未花卉》 60x90cm 2015

《乙未花卉》 30x46cm 2015

《独》 2014 62x34cm

《乙未花卉》 30x46cm 2015

《父子》 46x36cm 2010

《父子》 46x36cm 2010

《回归本真》 69x46cm 2010

《任重道远》 69x45cm 2010

《三根毫毛》 69x46cm 2010

  展览时间:

  2015-11-06~2015-11-18

  开幕时间:

  2015-11-06 14:00

  展览城市:

  北京

  展览地址:

  北京画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

  北京画院

  参展人员:

  怀一、姚震西、乐祥海

  展览介绍:

由北京画院主办的“绘事三馀——怀一、姚震西、乐祥海中国画作品展”,将于2015年11月6日下午2时整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参加本次展览的三位艺术家,均是北京画院引进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同时,在绘画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无不令人耳目一新,啧啧称赞!

展览的主题“绘事三馀”与怀一、姚震西、乐祥海三位艺术家同台展出可谓天依之合。艺术的专业与业余一直为人所论道,两者之间的界限在中国古代艺术家身上更为模糊,特别是对很多文人画家而言。齐白石有一幅作品《三馀图》,画上有作者的一段题跋,曰:“诗者,睡之馀;画者,工之馀;寿者,劫之馀。此白石之三馀也。” 我们都知道,齐白石在诗书画印方面皆有很深的造诣;享年97岁,可谓高寿。而在他看来,作诗、绘画只是睡觉、劳作之余的事,长寿是因为逃过了劫难,这不仅体现了齐白石在作诗、绘画、生活上安然自若的心态,更是他在艺术与生命体验上所感悟到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里,余即可理解为业余,既是生活之“余”,从绘画角度看,又是不可或缺的“画外之功”,它们相互交集为生活中的一片净土,画者或观者皆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从这个层面说,怀一、姚震西、乐祥海三位艺术家与此有着极为相似的内在体悟和外在实践,他们不仅能够游走于工作与绘事之间,而不囿于二者,又使得绘画艺术在专业性方面化约为较有欣赏趣味的视觉图像。但他们的作品绝不是“图像泛滥”下的市场产物,相反,却是他们发问于生活、发问于内心的映像,这或许就是古人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因此,看怀一、姚震西、乐祥海的作品,不能只流于形式上的审美补偿和享受,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物象与生活之间扑朔迷离、欲合又离的动态组合,这恰恰是作为接受者的欣赏者所需要“填空”的形象思维空间。三位艺术家作品的共同点之一也正是如此,一方面,作品画面的背景呈现为某种虚无的存在,而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没有物质存托的物象,于是欣赏时目光的游离这就在画内、外遇到了不可避免的冲突与越界。另一方面,艺术家在内心与画心所对接成的自述空间,同时贯通了视觉与听觉的通道,但又是不完整的、欠缺的,这在怀一的《画房清供》《耕读图》、姚震西《山坡篱角闲花》《乙未花卉》、乐祥海《拟李唐采薇图》《相马图》等作品中随处可见。

三位艺术家虽为工作上的同事,但在绘画创作上还是有着很多不同的表现。怀一的作品富有古意,并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吸收了很多营养,但在形象的构思上却完全有了新意。相比于赵孟頫“古意说”,怀一的区别则是通过溯源性的创作追求现代人生活的方式,在他看来,“画画是茶余饭后一本正经的闲事”。在绘画中,这种“正经”则转化为画面中物象的精致典雅、设色的古朴纯真以及构图的安静祥和。可以想见,怀一的笔下对生活的侧写,恰恰显露了现实与心灵无法契合的错位,这种落差的高低也正决定了艺术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审美趣味。

而姚震西的创作则是对植物的描绘,他的创作热情类似于歌德,后者试图探视植物形态——特别是叶的生长变化来寻求生命的恒定规律,相比于他理性的、科学的视野和目标,姚震西抛弃了它们外形的精确勾勒,通过透析对各种植物的生态形状、花的各种类型习性和枝叶的表现,侧重感受自然花草的生命状态与人精神世界的融合。但是在用笔、设色、构图上与中国传统的花鸟画有着紧密的联系,石、蜀葵、秋菊、桃红与率真的笔意、墨韵彼此交融,一派生气,情趣盎然。

乐祥海对于中国画创作及传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不能把创作当作一份“工作”,不能像画匠那样一直肤浅地经营着画面,而应该多从生活中体悟绘画的创作;还应该有很多别的“业余爱好”,它们时刻都有可能激起画家的创作欲望与创作灵感。乐祥海的作品也暗合了他的这一绘画思想,他的作品不追求对风格的刻意表露,奇绝而轻灵,洒脱而爽率,甚而言之,他的作品中不存在风格的痕迹,不同的作品需要,他将不同的人物形象赋予不同的形式语言和笔墨性格,因此,言说的既不是画中的人物,亦非预设的画面主题,而是笔墨自身。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