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文人藏书

2015-11-05 10:11

、从古到今,文人与书都有着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他们读书、买书、著书、藏书,书是他们陋室里孤窗下心灵的慰藉,是可以倾心的伙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他们从不曾失落的家园。

爱读书必爱买书藏书,将书视为最宝贵的财富。王国维称:“余毕生惟与书册为伴,故最爱而最难舍去者亦惟此耳。”他在十六岁时就开始自己购书,累积达万卷以上,其中多珍藏之本。王国维晚年在遗书中特地关照:“书籍可托陈(寅恪)、吴(宓)二先生处理。”在即将结束生命之际,惟一割舍不下的就是这些书了,可见爱书之心深切。

鲁迅是个嗜书如命的人,在他的生活中,书籍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从十五岁就开始抄书、买书、藏书。鲁迅的藏书共一万四千多册。在鲁迅的中文藏书中,线装古籍占了很大的比例,另外还有八十多部完整的丛书。鲁迅藏书的主渠道,是他自己购买的,还有一部分藏书是托朋友购买,主要是通过曹靖华、陈学昭等人。当然还有出版社和著译者赠书。当时与他有关系的,如北新书局、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等,都将一些新印的书赠送给他。著译者赠

送的,包括像胡适、林语堂、郁达夫、郭沫若、巴金等人,也将自己的书题字签名后送给鲁迅。

郁达夫十三岁的时候,从嘉兴回乡,路过杭州,没有去观赏湖光山色,而是用仅剩的一点钱,买了一大堆旧书。从此,他养成了买书的习惯,并将这一习惯保持了一生。在新加坡,郁达夫买了三千册英文书。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看中文书?连一本《辞海》也不买?”郁说:“九岁会作诗,十八岁赴日留学,读的中文书数以万计,专攻过《辞海》,现在应该多读英文书了。”

梁实秋藏书甚多,有一年忘了晒书,大饱了蠹鱼,他扼腕痛惜,篆印一枚曰“饱蠹楼”,借以自警。著名作家唐弢,以收藏近现代期刊及现代作家珍本著作而闻名,有《晦庵书话》、《晦庵序跋》等流传于世。唐弢的藏书,巴金的一句话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馆有了唐弢的藏书,文学馆就有了一半。”

藏书是文人之癖,然而藏书不是目的。文人藏书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装潢门面,在他们看来,好书就像一坛老酒,一壶清茶。藏之愈久,品之愈香。他们用读书来倾听,用写作来倾诉,用藏书来积淀。

(张春羊)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