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民国时期的人身猴面瓷像

2016-04-01 15:35

  民国人身猴面瓷像

  在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猴排名第九位,是最有灵性的一种动物,吴承恩的文学名著《西游记》所刻画出来的孙悟空形象,更是深受民间喜爱。猴因与“侯”同音,故有多重美好寓意,体现了人们的一种世俗心态和美好愿望。如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寓意“马上封侯”,意味着仕途发达,步步高升;若是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者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子背上,或者一只母猴背着幼猴行走,意味着“辈辈封侯”;如果是猴子爬到枫树上挂印,即取“封侯挂印”之意。由于猴天性活泼不失灵性,加上与“侯”谐音的美好寓意,故一直以来,猴都是生肖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动物之一,亦是中国书画上常见的题材。在包罗万象的民间工艺品上,猴的形象更是屡屡出现,如鼻烟壶、文房用具等,猴的图案比比皆是,丰富多彩。

  图为一件民国人身猴面瓷像,高19厘米,釉上彩绘,收藏于广州博物馆。器物呈坐姿形态,着清人服饰,黄色无领对襟马褂,马蹄袖。黄裤黄裙,前衣裙有一处崩缺,脚穿黑色长靴,踏在木凳底座之上。左手拢在袖内,手中所拿一支如意露于袖外;右手弯曲抬起靠近胸口,捧一蟠桃,浑圆硕大,叶留其上,十分新鲜。蟠桃为益寿延年之物,如意有“事事如意”的含义,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便是手执如意,二者分持于猴之手中,具有福寿绵延的美好寓意。猴面黝黑,额上皱纹深列宛若刀刻,浓眉翘起,双目圆睁得有些夸张,仿佛因有客来访正要离座起迎。双唇紧闭,上唇抿,下唇厚实突出。剃发,束冠,长发披于脑后。从猴面密布的深深皱纹来看,这应该是一只成年老猴,表情丰富,憨态可掬,沉稳中隐见猴之好动性情。

  瓷像艺术品从属于陶瓷艺术品之列,有“瓷上肖像”之称,工序繁杂,要经过手工描绘、高温烧烤等诸多工序才能制成,其颜色、纹饰要求极高,融绘画与陶瓷烧造技艺于一炉,具有典雅、永恒、细腻等特点,洋溢着浓郁的陶瓷文化内涵。民国初年,随着清廷官窑停办,很多技艺高超的瓷业艺人流落民间,在摸索中创造出瓷像画制作技艺,其中,著名的瓷业界“珠山八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瓷像艺术一直以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故当时的各地民窑多有烧造。

  民国时期,福禄寿三星、观音菩萨、财神赵公明、麻姑献寿等都是瓷像艺术中常见的题材,猴面人身造型因为寓意美好,亦成为瓷像制作艺人特别喜爱的一种造型之一。这件瓷像制作精美,绘画精细,色彩鲜艳明快,釉面润泽,晶莹透亮。猴无臀,喜动坐不住是猴子的天性,这件艺术品以猴面人身形象塑造,安静地坐于凳上,神态安详、镇定而又顽皮可爱,形象栩栩如生,富于神韵。其活泼、生动的造型,打破常规的构思,对研究民国瓷像艺术有着极高的鉴赏价值。

来源:新浪收藏-瓷器陶艺 作者:蓝山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