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4-07 16:13
2016年春拍,历经两天鏖战,香港蘇富比书画拍卖终于落下帷幕。4月5日于香港会展中心内呈现的首个夜场——“庸礼居珍藏”以近1.3亿港元获得理想的总成交额,成交率高达92.4%。而另外一个日场的书画拍卖从早上十点一直进行到下午六点,总成交额达5.6亿港元,成交率亦超过九成。两个专场成交共计超6.9亿港元。其中张大千的《桃源图》更是以2.7亿港元的高价刷新了张大千世界拍卖纪录,购藏者为上海藏家刘益谦。消息一出就在第一时间刷爆朋友圈。在艺术市场行情十分低迷的当下,本季蘇富比书画成绩不仅堪称完美,而且对市场的提振作用不可谓不大。
中国书画首开夜场,庸礼居背后的“蘇富比个性”
“夜场”概念,往往意味着拍卖行将最好或者价值最高的作品集结于呈现。然而对于蘇富比中国书画部门而言,高价的作品并没有较多的出现在这个夜场里。总成交虽然较之前的估价翻了三倍有余,但不足1.3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尚不及张大千《桃源图》之一半。整个夜场中仅有一幅过千万的作品亦来自张大千。
记者几乎历经蘇富比六年总计十一季的书画拍卖,长期以来只做一个专场,集中于一整天,数量约在300多件。还记得2011年,蘇富比在自己的新闻稿里是这么宣传的:书画部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360件,可见已达历史峰值。本季一共呈现320多件,此规模无论与另一家国际拍行佳士得相比,又或是与内地嘉德、保利相较要少许多。蘇富比亚洲区执行总裁程寿康在回忆起他刚接管香港蘇富比曾说过,“蘇富比十几个人的团队(8年前),并不比几百人的律所好管理。因为这里做艺术的人个个都很有个性。”中国书画部的主管张超群显然是其中最有个性的人之一,蘇富比员工戏称他是位“极简”主义者,最替公司节省开支。首先是布展简单,搭好白墙,挂上就好;如果是手卷、册页,放张桌子压个透明材料即可。与旁边的现当代艺术专场精心雕琢、豪华设计的布展比起来,中国书画展示显得落寞许多。印书永远也就是一本,甚至连缩印本都没有。甚至中国书画部门的员工也较其他部门少。张超群解释低调宣传的理由为: “看画就好!”对于这样一位低调的主管首开了夜场本就是一件新鲜事。亦可见其对于“庸礼居”收藏的肯定。
张超群曾于2013年蘇富比四十周年庆时对雅昌记者说:“拍卖公司是一个商业机构,当然东西拍得越贵越好。我曾经以一个局外人来看蘇富比的拍卖,看他们的图录和预展。我发觉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寻求到一个平衡的关系。从一个很纯粹的商业性里边挤出一个空间,已经不仅仅是赤裸裸的买卖,而经营的是艺术品!当我有机会加入进来的时候,自己也考虑到这个部门不是一个彻底的商业化的部门,还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在里边,建立起比较鲜明的审美风格。如果现在放一个蘇富比的拍卖目录,另外再放二十本其他的图录,我相信绝大部分人会明显感受到蘇富比的个性。”但当时并未能将张超群口中的‘蘇富比个性’对号入座。这次呈现“庸礼居专场”张超群再次强调 :“价钱越贵自然给予公司利润汇报也越高,更有利于宣传鼓噪。但在我们眼中,有时候好的东西不一定跟经济价值完全成正比,尤其是一些文人趣味的东西。他认为‘庸礼居’主人的着眼点往往跟中国文化是连在一起的,其口味也与蘇富比一直标榜和坚持的宗旨是非常接近的。‘庸礼居’主人是蘇富比公司很长期很忠诚的客人,只要是来自拍场的估计99%都是从蘇富比里面出来的。夸张地说其作品甚至等同于蘇富比中国书画部在过去二十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就像是我们的一个剪影”。张超群不认为一个夜场一定要卖3000万、5000万的东西才算是夜场。“我们有必要把这个观念改过来:好的东西、有整体贯穿历史文化效果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放置在夜场呢?如果我们认同夜场很重要的,而且里面有重要的高水准作品,我不觉得一定要用一个3000万或5000万的商业价值去体现。”
“纵观庸礼居的整体收藏,最能反映出他个人的品位和选择的方向。他不是那种仅仅从投资去选择作品的。当然,他也非常有钱了,不需要从经济层面考虑。他是一个对艺术品有直觉,而且对中国传统和中华文化和历史兼收并蓄的收藏家。毋用讲得太远,像‘五四运动’时期,一些文人、学者的东西我们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在经营这一块。如果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一类作品在商业上体现不出多大的价值。有一些东西仅仅两三万块钱,而你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做研究,觉得又费劲又不一定卖出好的价钱,很多同业往往因为回报太低而不愿意涉足。然而我们很早已经开始做这一块了。当时定价不是很贵,可卖出来的价钱已经超出我们预期,说明有识之士还是给予关注,其中就有‘庸礼居’的主人。说到此,我好像有点儿回顾自己往昔走过的路的感觉。东西如果散失到不同人手里,一晃二十年、二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也不想提了。但正好‘庸礼居’这时出现了,呈现的作品反映出走过的路和留下的痕迹,对收藏者来说也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把他的收藏推出来做夜场,不一定说要卖什么天价?破什么纪录?可是我相信,这个专场俨然是蘇富比中国书画的一张‘名片’”。
张超群用“耐看”来形容庸礼居专场,是一个不可以用商业价值来定义的夜场。然而拍卖终了,其商业价值似乎也不可小觑。虽然没有什么高价品,然而来这场看热闹的人几乎没有,都是藏家和买家云集整个拍卖厅。竞价节奏似乎很慢,买家出价十分谨慎,导致拍卖师郭进跃一直挂在嘴边的是“I have to hurry you (我必须催促你)”。精挑细选,80件作品依旧从6点多拍到了10点多。很多作品都以超越低估许多倍成交。事后很多业内人士评价,“这是一场很扎实的拍卖,价位一点点地往上攀,几乎没什么水分。因为大名头作品不多,价位反而很踏实,不浮夸。” 毫无疑问,手卷在本场的认知度颇高,潘振镛、费以耕、周梓及樊浩霖等手卷作品纷纷以超越高估价拍出。张超群也表示:“他收藏的手卷很多都是前题后跋,不仅在艺术性方面有很强的表现力,而且每幅作品的背后都承载着历史传承,述说着那个时代的画家与周边朋友的人文交往,反映彼时文坛种种引人入胜的的传奇故事。从他的整体收藏上看,人们可以触摸到那个时代艺界、文坛的一个很清晰的脉络。”
来源:华夏收藏网-拍卖动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