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黄道周《五月江涛送远人册》三百年后首现拍场

2016-04-07 17:28

  在中国嘉德2016年春季拍卖会中,黄道周创作于1642年的《五月江涛送远人册》将现身拍场。黄道周是晚明政治历史的重要人物与书法艺术的创新大家,《五月江涛送远人册》是其赠钱去非之作,册后附九开跋语。完成后一直在钱姓和黄姓两家内部流传,清光绪年间在福建现身过。最后一开两页跋语为郑孝胥和吴昌硕所书,是两人在日本所见时写成,由此可见春拍中《五月江涛送远人册》的出现是其在300年后的首次亮相。

  黄道周 《五月江涛送远人册》 1642年

  纸本册页(十八开),引首22.5×32.5cm×2;本幅21.5×29.5cm×6;跋24.5×32.5cm×9

  钱去非出身于明末浙江嘉兴名门望族,父亲是状元大学士礼部尚书东林党人钱士升,叔父钱士晋,与钱棻为堂兄弟,并一同参加了复社。崇祯三年(1630年)第一次与黄道周见面,因黄与钱士升不仅为同道中人,而且相当熟悉,估计不久即成为黄氏弟子。每次黄道周落难,钱均过往奔走,并多次请黄道周到杭州大滌草堂讲学。其英年早逝也与黄道周一次来浙讲学有关,黄为此甚为惋惜。

  黄道周是晚明崇祯朝著名的忠烈,时常犯颜直谏,多次为此遭到囚禁和贬职,不久又受诏复起。该年因同样的缘由被贬而谪戍四川酉阳。他离京南下,取道大运河先到江浙会亲朋好友及弟子。此时他正撰写《易象正》,借此机会与大家探讨学问,并受邀到大滌草堂讲学。在杭州逗留期间,黄道周与诸人均有诗唱和。与钱去非等人分别后,黄道周溯江而上到了九江。这一路他得了疟疾,在九江盘桓了一个月。这时他还终于等到了崇祯帝重新起用的诏书。黄道周离京后不久,崇祯帝就有重新起用他的想法,加上黄朝中同仁的进谏,崇祯下诏解戍复用。由于黄道周在九江耽搁了行程,明诏终于送到,天音终于申达,所以黄道周最终并没去四川酉阳。

  据黄道周《五月江涛送远人》册后之九开跋语及藏印可知,在清道光年前,该册一直在钱姓和黄姓两家内部流传,地域不出浙江和福建,并有黄道周和钱去非的后人钱樾、黄安涛、钱奕煨、黄松孙等跋,故世人不以得见,史料也无从记载。到清光绪年间才由浙人罗嘉杰(即少耕先生)得之,并携往日本。该册最后一开两页跋语为郑孝胥和吴昌硕所书,当为两人在日本所见时写就。由于是册此后一直流落日本民间,故民国时期也未见记载。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