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艺术家首次获得肖像“奥斯卡"榜眼殊荣,听王搏谈他的摘星历程

2016-06-23 09:06

  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

  世界范围内最负盛名的肖像画大奖,“BP肖像奖"(BPPortraitAward)今日公布获奖名单。首次入围的中国艺术家王搏为其躺在病床上临终前的祖母所创作的肖像《寂静》(Silence)荣获第二名。获奖作品将会在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NationalPortraitGallery)展出至9月4日。

  获得第一名的是来自英国剑桥郡的艺术家克拉拉·德拉蒙德(ClaraDrummond)的《穿自由裙装的女孩》(GirlinaLibertyDress)。获第三名的是英国萨福克郡艺术家本杰明·沙利文(BenjaminSullivan)为诗人雨果·威廉姆斯(HugoWilliams)创作的肖像画《雨果》(Hugo)。

  克拉拉·德拉蒙德(ClaraDrummond),穿自由裙装的女孩(GirlinaLibertyDress)

  克拉拉·德拉蒙德(ClaraDrummond),《穿自由裙装的女孩》(GirlinaLibertyDress,2016)

  图片:CourtesyNationalPortraitGallery,London

  这是包括JennySaville和小说家AlanHollinghurst在内的评审团形容对这幅获奖作品的评价。

  38岁的来自英国剑桥的德拉蒙德描绘的是与她一同在WilliamMorrisSociety工作的朋友KirstyBuchannan。画中的Buchannan身着一条复古的裙子,这是德拉蒙德第三次描绘Buchannan。她还曾经入围了2013年和2014年的BP肖像奖,但都没有获奖。德拉蒙德形容她是个极赋灵性的人。

  “无论到哪她都充满了灵感。"德拉蒙德说,“历史,自然,神秘和艺术全然在她身上感知到了,而每当我画她的时候我觉得这更是一个动态的合作而非静止的。"

  王搏,寂静(Silence)

  王搏,《寂静》(Silence,2016)

  “一幅流动的,深刻的触及人心的肖像。"

  评审这样评价王搏的作品。

  王搏此次入选“BP肖像奖"的作品名为《寂静》,描绘了其祖母去世前身处医院奄奄一息的情景。

  “有时候,她转过头来看着我,"王搏说,“她眼神里有太多情绪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那些绘画的技巧和风格常常被我忘在脑后,我只想用自己的笔触与祖母静静的沟通。每当我想起她的眼神,我都能很强烈地感觉到一个生命临终前的气息。"

  王搏获奖后对artnet新闻说:“我想在我的画里包含了两种成分——已知和未知。已知的是画面中冰冷的铁床和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老人,未知的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某种情感。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讲,我甚至希望画中人物的身份,背景,经历也是一个谜。因为上述的那些因素并不是我想表达的重点。因此我所选择的场景并不具有明显的特征。"

  中国艺术家王搏出生于1981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目前任教于苏州科技大学视觉与传媒艺术学院。他的作品曾参展中国美术馆等机构举办的展览。从《舅妈的厨房》,到《魔方》,挖掘人类精神世界的隐秘一直是王搏所关注的题材。生活中的偶发性和场景的象征性意义,在他的绘画语言里,超越了描述对象是否符合自然美的规范。

  本杰明·沙利文(BenjaminSullivan),雨果(Hugo)

  本杰明·沙利文(BenjaminSullivan),《雨果》(Hugo,2016)

  出生于1977年的艺术家本杰明·沙利文描绘了他最欣赏的诗人雨果·威廉。他曾经为天体物理学家MartinRees创作的肖像被肖像馆收为永久馆藏。

  -artnet对话获奖艺术家王搏-

  当初是怎么考虑到要投作品给BP的?你如何挑选自己的参赛作品?

  当初是在网上看到关于BP肖像奖的相关信息的,仔细看过他们的历届获奖作品之后觉得这个奖在风格的倾向上和我的作品有某种契合。

  我认为我参赛作品在肖像画的历史中,亦或在表现死亡主题的艺术史脉络中具有不同以往的立足点。

  被告知入围的时候有惊讶到么?毕竟你是BP历史上第二个入围的中国艺术家。

  惊讶于评委们的公正无私!

  获奖艺术家ClaraDrummond与王搏在颁奖典礼上。图片:致谢艺术家王搏

  你在创作理念上有什么一直遵从的方向和理念么?

  还记得在我的大学时代,当我翻阅一本画册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罗赛蒂的名作《奥菲利亚》。作为一个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具备相应的西方文学知识储备的中国学生,当时并不清楚这幅画的故事背景,当我后来得知了这幅画的故事背景之后,似乎画面中最吸引人的东西被具体的事件和意义剥夺了。因此,这次观画体验让我意识到我的某种审美偏好。那些吸引我的作品似乎都带有谜一样的特质。而那些吸引我创作的场景往往都带有某种未知的,用语言难以描述的成分在其中。在我的创作过程中,如果一旦意识到我画面中具有某种明晰的情感或观念,便会立即打消创作这一主题的想法。可以说我是在刻意回避那些具有明确象征性的图像。我所画的主题大多是某个人物在某个特定的瞬间存在于某个特定的空间中,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稍纵即逝,在这样的瞬间,人物和场域的奇妙组合触动了人类精神世界的隐秘之处,使其隐约可见却又难以言表,我会仔细的揣摩画面中每一件物品所带给我的感受,那些单纯为了构图需要而附加的物体在我看来做作多余。

  很显然,我的这幅作品的主题是疾病与死亡。我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固然不假,但同时我想说的是,在我看来一幅成功的作品,应该让词语在图像前产生一种无力感。而不应本末倒置,陷入图像追随词语的泥潭,而使画面成为词语的图解。因此,为了图像从词语中解放,我必须回避那些使人产生明确的联想性的符号,譬如画中人的身份,疾病带来的痛苦,生活的苦难等等。这些符号使人产生的联想往往会遮蔽更为微妙的感知。

  接下来有什么创作计划?

  如果余生有足够的时间,我想我的工作便是通过绘画对未知的精神世界进行持续的探索。

  -什么是BP奖?-

  这个一年一度的肖像奖项由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设立,已有37年历史,并被誉为“肖像界的奥斯卡"。该奖项由BP赞助,即英国最大的石油公司BritishPetroleum。该奖项旨在鼓励那些以肖像作品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们,由评审团最终会选出三位获奖者。

  今年获得一等奖的艺术家将获得3万英镑的奖金,同时还会接受委约创作一幅肖像并入藏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获颁二等奖和三等奖的艺术家将分别获得1万英镑和8000英镑的奖金。

  2016年有来自80个国家的2557幅肖像绘画参选。6月23日到9月4日期间,共53幅画作在内的BP肖像奖作品展将在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举办。评审团是由英国肖像馆馆长NicholasCullinan带领的包括苏格兰国家肖像馆馆长,国家肖像馆当代策展人、艺术家、小说家等不同领域权威组成。

  在喧嚣的当代艺术界里,这个不太为大家所熟知的奖项多年来一直坚守某种风格,在全球视野里挖掘肖像背后的共通性。看看过去的一些获奖作品:亲人,孤独人格,流浪汉……你会发现这些肖像多与人性的脆弱和敏感相关联,也许会更理解这个奖项的特质。

来源:艺术国际业界动态 作者:译/Chi,Chen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