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0张图教你看懂中国古代木雕造像

2018-03-23 11:55

汉传造像文化,从汉代开始,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因保存不易和历史上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传世木造像精品十分稀少,弥足珍贵。经过几百上千年的尘灰、空气和水分的相互作用,及置放环境的变迁,木造像表面形成的包浆与皮壳,有着温存的旧气。古拙而有斑驳感,能够直抵人心。

自宋以来,从宫廷到民间,木造像十分盛行。古代受交通限制,地区之间的交流很少,于是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就产量和艺术水平而言,较有代表性的是京工山西工闽工江浙工川湘工


几个主流地区的木造像风格各有特色,千姿百态,很值得细细研究琢磨。这里我们便一一细说。 (以下图片除有注明出处外,皆为佛像堂藏品)

明永乐 木胎髹漆阿弥陀佛明永乐 木胎髹漆阿弥陀佛
明 木胎髹漆赵公明武财神明 木胎髹漆赵公明武财神

京工

京工造像代表的是宫廷风格,既有汉传造像的风韵,又包含汉藏结合的特征。

大概从元代开始,宫廷便有邀请尼泊尔工匠前来制作佛像的先例,比如广为流传的阿尼哥。在明早洪武时期这一现象有过中断,到永宣时期又再次恢复且大力推行,而汉藏风格结合的造像传统也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汉传宫廷造像中佛像身段的婀娜与优美便是吸收了尼泊尔、西藏、蒙古风格的特点,而开相和整体神韵上的塑造,则更多地保留了汉传造像的内敛神圣。

我们先来看几尊京工造像:

明 木胎髹漆阿弥陀佛明 木胎髹漆阿弥陀佛
元代 木胎髹漆说法佛元代 木胎髹漆说法佛
清 早期木胎髹漆自在观音清 早期木胎髹漆自在观音
明 京工汉藏风格说法佛 加拿大格林堡博物馆藏明 京工汉藏风格说法佛 加拿大格林堡博物馆藏
明 京工汉藏风格童子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明 京工汉藏风格童子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同时,江浙、福建、山西等地区的优秀雕刻师常被邀请去宫廷制作佛像,因此京工造像在原有基础上吸收了这些地区造像工艺的优点的,从而形成集百家所长的宫廷风格,水平相对而言更高一些。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