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4-30 23:55
作为李可染、宗其香等中央美院国画系一代大家的一名学生,陈行回忆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李可染门下的学习经历时总是带着感恩和激动的—— “李先生是-副良药,似乎把阳光、流水、空气带入了画面,为中国画带来新的活力,年轻人是无法抗拒的,我深受其影响。”一般来说,对李可染先生的艺术有着不同凡响领会的陈行,依靠她的资质和秉赋,也许她理应成为一名优秀的山水画家,然而在离开学校的十多年后,使陈行登堂入室的作品却是一幅与李可染先生艺术风格迥异的《牧人与太阳》 ( 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与丈夫詹鸿昌合作) 。一一这种说法或许近乎肤浅,因为从深层上说,陈行在大师那里得到的不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精神,李可染与宗其香是变革者,陈行继承了这种精神。《牧人与太阳》在现代中国画坛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作品,言其不可多得,是因为这是一幅真正具有现代住价值而又在本质层次上接通了现代与传统关系的一幅大作。从这幅作品开始,陈行是一位具有现代精神文化意义的艺术家了。
从1986年秋天开始,陈行开始在麻布上作水墨回,她在《自述》中说 “近20年,步履缓慢地,随着水与墨在麻布上探寻与遨瓣,仿佛徘徊在现实与空幻的无尽之中”。 应该指出的是在现代水墨实验风起云涌的新世纪之初,人们似平忽略了一位在二十多年前就取得丰硕成果的陈行。即便将她的麻布水墨系列作品摆在当一下而论,无论在精神文化内涵,材料的品格,图式的完整性,语言形式的原创性都是突出的、超越的。
今天来审视陈行的 “麻布水墨系列” 作品需要有一个精神的背景作为支点。在一个精神平面,情感沙化,价值虚无的猎猎世风之下,一些占尽风光的作品. 深入想未并不是对建构当代精神有积极意义的作品。几十年前先贤关于 “误用艺术”的告诫,早已被人淡忘了。物欲横流的世风和只强调官能刺激的艺术的并存. 或许是时代的悖论和人性的悲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陈行的“麻布水墨系列” 所体现出的美学精神和文化品质应该是现代人艺术探索的精神法则。
陈行是一位对艺术的本质有深刻体悟,并且又在较为完善的文化教养中确立了文化人格和理想主义精神结构的艺术家,这些因素整合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品格,使她的现代艺术探索和创造,自然地处于高雅和庄重的品位之上。这样她的作品就鲜明地区别于很多处于现代艺术主流的作品,一一这是新生代的作品,他们在艺术精神上用的是 “解构” 的方法,他们的文化反抗很多是没有承担的,他们往往 ”采取” 以自己心灵的堕落来融及社会的堕落。这种方式已成为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现代艺术( 包括电影小说) 所普遍采取的方式了。这显然不是陈行探索现代艺术和创造现代艺术的方式,从陈行的“麻布水墨系列” 作品的迫求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她试图将古典艺术的高尚和经典性法则抽象体现于自己作品中的努力。陈行坚持“正剧”的表达方式,她坚信人性和艺术本质上的庄严,她更相信人类头顶上永恒的神圣之光,这个神圣之光就是:“人类永恒的智性和善性的理想明灯。否则人何以成为文化的动物?
艺术史家认为: 材料的更新是二十世纪艺术表达的最重要变革之一。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正宗是写意文人画。写意文人画是一种精神文化品格非常高极的绘画艺术形式,在近千年的演化过程中,历代文人画家将写意文人画的表达语言发展和丰富到异常成熟而完美的程度。这个表达语言的核心原素就是水墨一一即水和墨通过毛笔在特殊的纸 ( 宣纸) 上的展现。这个展现表现了两个层面: 首先是材料的,其次是文化的。材料性和文化性的奇妙结合而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水墨画艺术。
陈行的”麻布水墨” 艺术,是以写意文人画的水墨语言形式运用麻布的绘画方式,应该说这是陈行所独创的。
陈行的“麻布水墨”艺术,从表达的角度说,它并不单纯是 “绘画” 的,它包括了扎染等民间艺术的一些技法,它是扎染和绘制的综合,由于扎染的偶然性和不可控制性就使得它的图形具有抽象艺术的特征。于是陈行的 “麻布水墨” 作品中,文人水墨的写意性,自由性和抽象艺术的表现性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再加上麻布所有的粗狂质地和沉浑的灰色就使得 “麻布水墨”艺术具有华滋、淋漓、雄浑、旷达的感觉,又在形态上改变了传统水墨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视觉效果. 赋予了水墨艺术以新生面。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说 “麻布水墨” 的视觉强和冲击力是明显大于纸本水墨的。
陈行的“麻布水墨”作品,从学术层次上分析,可分为早期作品和近期作品等两个时期。
她的早期作品,如《大慈》 、《惊蛰》 、《怀柔》等,在精神和情感显示了画家对世俗性的超越,这是一种智性善的艺术表达,充满超逸的人性色彩和人道精神。在图式上还有可辩的形象性,是完美的写意手法。画面上具象因素和抽象因素相得益彰,各臻其妙。她的近期作品,从精神层面看,如果说她的早期作品人道情怀充沛,人生经验体悟深刻的话,那么她的近期作品就更多的是自然天道和抽象意蕴的表达了。而在图式上则是抽象性、音乐性 偶然性的因素占据了表达语言的主体,因此从大的形式语言角度说是更纯粹又有精蕴了。深入地体味她的近期作品,感觉到了画家的精神和灵魂的升华和正气。我感觉画家是得道了,这道是人性之道、自然之道和美学之道。
陈行(1942—),江苏常州人,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分配至湖南工作;曾任湖南美术家协会干部、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等职。代表作品有《牧人与太阳》(或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中国美术馆藏)、《递火者》(或首届中国体育美展铜奖,中国奥委会藏)等,出版有《上海美术家画库——陈行》等。
本文摘自《思念与徘徊——陈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关于湖南美术的故事。
转载“口述湖南美术史”公众号文章,请标明出处。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邓平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