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潮流快思慢赏]当科技嵌入人体,带来的是方便还是失控?

​​​我经常告诉自己,必须时刻对世界潮流保持敏感度,才能够了解人的心理和潜在需要,从而发掘商机,带动潮流。最近我便留意到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在瑞典,越来越多人无需携票乘车,因为电子车票便在他们的身上——现时大约有3,000名瑞典人,已在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皮肤底下,植入了米粒般大小的微晶片,作为电子交易、车票、护照、储存个人讯息如医疗纪录等用途。

这个如同电视剧《黑镜》般的情节,的确正在世界的不同角落悄悄发生。中国近年在电子钱包的发展一日千里,早已叫不少人咋舌,但在身体植入晶片,则完全将人类为了「便利」所作的科技发展带到另一境界。其实这并不是新科技,但直至近年,使用的人和从事企业均有上升趋势,估计现时全世界约有一万名植入晶片的人士,当中以瑞典的人口比例最高。瑞典当地有数间专门发展此技术的公司,只需付上150美元的代价,便可享受植入晶片后的便利生活:无需携带任何东西,你也能在自助售卖机购物,并代替工作证在工作场所进出、作为使用电脑的凭证等。你更可以购买网上自助包,里面含有的注射工具,让你在家便能轻松植入晶片;另一选择是出席当地所谓的「植入派对」,期间会有专业人士替在场人士进行植入。完成后,你更可获得「我被植入了!」(I got chipped)的汗衫,告诉世界你已是电子人(cyborg)群体的一员!

支持者会告诉你,植入微晶片比使用电脑或电话更安全,因为它更难被黑客入侵。发展这技术的成本也不高,因大部分已发展国家,在电子交易潮流下早已设有免触交易萤幕等配备——这技术之所以在瑞典先行开花,除了当地人对科技的开放态度外,瑞典乃加拿大以外世界第二大的非现金交易国亦是主因。

但当然,更多的人对这技术仍存有疑虑——当中最主要均围绕著私隐问题:使用时遗下的电子足迹,会否洩漏个人资讯?现时配合认可人体微晶片交易的商店也是少数。无可否认,现时在身体植入微晶片仍停留在非主流的小数阶段,我个人认为更多是科技狂热者或「超人主义者」的玩意——他们信奉科技,相信我们应更好地利用身体,与科技结合下发掘其最大的潜能;埃隆·马斯克投资人脑与机械结合的科技便是一例。中国近年的科技发展取得高速成就,技术发展与人们接受程度皆高,我亦好奇这技术一旦在中国落地生根,又会生出怎样的结果?

这新发展亦令我想起如今正在纽约古根汉美术馆展出的中国艺术家曹斐新作:《Asia One》。这部迷人的录像作品,表达了她对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关注。以机械人主导的偌大无人工厂内,女主角作为唯二的员工,手腕上印有电子条码纹身,模糊了商品和员工的界线,暗示人类作为商品的可能。这一切均是一个提醒——人类与科幻小说情节的距离可能并不如想像中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