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时间:2014年6月8日
地点:杭州日报社
夏琳:您是如何走上艺术道路的?在您学生时代在艺术道路上受到了谁启迪比较多?
韩璐:其实不管做什么事,兴趣很重要,我认为兴趣是一个人未来成就的种子,而这粒种子最好是在儿童时期就埋下去。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这话有道理。但我对“才”或者说“天才”有这样的理解,所谓天才就是“兴趣”的种子遇到了可以让其萌发和健康成长的科学方法以及宽松环境。我很庆幸,我小的时候书包不像今天孩子的书包那么重,作业也没那么多,我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可以自己支配。1980年是我的幸运年,那年我认识了我的绘画启蒙老师周振民先生,他是父亲的同事,是大画家齐白石先生的大弟子傅石霜先生的门徒,从那时起,开始正式学习齐派花鸟画艺术,从哪以后,我深受齐派花鸟画艺术的影响,对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即便是后来在美校学习西画,也没停止过对齐派艺术的技艺传承。1990年,那年我考取了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我怀揣着一颗谦卑的心,南下求学,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开始一点点实现着我中国画的艺术梦想,接受传统的绘画理论与技艺的系统训练。对于传统,我是这样理解的。“传”就是一种智慧的延续,而“统”就是一种一以贯之且恒久稳固的气质。或许在今天,我们缺的正是这种稳固的气质,就谈这些,算是启迪吧。
夏琳:您的作品、尤其近作,墨气浑润华兹,用笔饱满通透,请问您对自己的作品是如何评价的?3您觉得您的作品最能反映的是怎样的一种思想?
韩璐:我对我的作品的自我评价是清润有余,朴厚不足,石涛上人讲:“出笔混沌开,入拙聪明死。”南朝宗炳在其画论《画山水序》讲“含道映物,澄怀味象”,其实就是自我刷新与觉醒的修炼过程,也就是“反思”的过程。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使思维的内涵厚度不断增加。朴厚不是画面形式上的问题,而是精神上的问题,是由动到静,由繁至简,由巧入拙,这些与人的年龄、阅历、生活环境、审美夙愿等诸多因素有关,绝对不是想当然的事。现阶段我的作品更多的是追求灵动之韵和仙逸之气,我知道那并非是我的终极目标,那只是一种带有文人墨戏风韵的小格调,而不是大乘的东西,大乘是一种无量的“度”,是即相离相、无来无往,无喜无悲的本性观照与无境关怀。我希望我的作品中不是去嫁接某种思想和情感,而是不断接近真理,听起来有点玄,但玄之又玄,才是众妙之门。
夏琳:圈内很多人,都会去追求“诗书画印”四全境界,您有打算去涉猎其他艺术门类吗?为什么?
韩璐:没有,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很不错了。在绘画的学习上,强调“诗书画印”四全是对的,很多人认为这很难,的确,做精是不容易的,但做全不难,只是想不想做的问题。但这里又衍生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提倡绘画要“诗书画印”四全是为什么?先说诗书画印是什么?我也总结了四个字“气骨文心”这四个字与“诗书画印”四个字是对应的,诗解决的是气的问题,气韵、气息、气质、气象,绘画中所追求的往往和诗词中所要传达的内涵非常吻合,所以读诗、品诗、写诗,对绘画中看不到的“气”的把握与提升很有益处,我常对学生说:“画得灵气于造化,而得清气于诗书。”画中清气、逸气、仙气多了,黑气、浊气、俗气自然就少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很诗性的民族,如果把诗性丢了,那么气质也就没了,所以,当代有价值的绘画作品,包括更多的文艺作品,应该唤起人们的诗性,有诗性的生活,才是有品质的生活。我可以这样说,中国历代传承下来的文化思想中,绝大多数都是诗性的缩影,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民族的气质,譬如陶渊明、岳飞、文天祥、龚自珍等等,还有《诗经》《乐府诗集》,从古至今,中国人对诗的传承与推进一直就没断过。书对应的是骨,古是一种法度,中国人写书法,不仅仅是为了把字写漂亮,而是对骨力的一种崇尚,因为只有骨力,才能彰显内在的精神。画对应的是文,绘画是图像文献,其除了审美装饰功能外,还具有传达物象形质气韵内在精神品格的功能,古人托物言志、感物道情,就是此理,所以画和文一样,都是用来“品”的。如果只是用来装饰墙壁的绘画作品,那只能称作工艺品。印对应的是心,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闲章,大都是作者的感悟心言,与画面交相辉映,从而相得益彰,文人治印,留住心言,在古代也是一种雅事。
夏琳:作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书记兼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您工作想当繁忙,如何去分配教学与自己创作的时间?看到您编著了大量艺术著作,您对现在在校的学生,在艺术的成长道路上有哪些建议?
韩璐:其实励志的话很多,我的学生有些说得比我好。如果仅对绘画艺术而言,我只能说三条建议,第一是不要怕重复,因为经验都是在重复中不断获取和积累起来的,不断创新是对的,但没有一定经验积累的创新其实就是无意义的自我消耗,俗话说熟能生巧,巧后思变。第二是不贪图名利不等于摈弃名利,在这个问题上,古今中外许多大艺术家都处理的非常好,可以借鉴,处理的好就是成功,处理不好就失败。第三是面对传统,不可一概而论,传统中不都是精华,不都是可以学习借鉴的,特别是一些负面的东西,要慎思而后行,扬弃的选择对成长大有益处,理解问题要深入,不能只看表面,譬如笔墨的问题,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主见。
夏琳:能透露一下近期有哪些新的动向吗?是否有新的展览推出或者新的著作问世?
韩璐:我最近一直在做一个探索实践的工作,就是对画画与化画的重新理解,另外,我多“写意”一词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虽不是很成熟,但我觉得很有意义。是在准备一些展览和图书出版,在酝酿中。
夏琳:除了艺术创作,业余时间还有哪些爱好吗?
韩璐:除了艺术创作,我的生活很简单,驾车外出写生和宅在家里读书写字,或是和家人出去旅游,几乎是我目前生活的全部,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忙忙碌碌的,很充实,很纯粹。
作者:艺术家自助官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