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讀沐齋《溫文爾雅》
溫文爾雅,是個形容詞,多半用以形容君子的風度,有時也描述文章,說某人文章爾雅。
沐齋文如其人,均是溫文爾雅的。溫柔敦厚詩之教,這個溫字便極難達到。文,則是說它文雅又有文采。文采之采,本有絢麗之意,但寫文章不難於繁彩富豔,而難於采縟藻繢之中動合雅度。沐齋之文,就有這個特點。
至於爾雅,在溫文爾雅這個詞裡,或許只是表示著雅的意涵。不過,沐齋別具心裁,竟真由《爾雅》發展出一篇篇散文來,令人眼睛一亮。
《爾雅》號稱五經之筦鍵,乃訓詁之淵藪,是對各種物事的解釋。釋天、釋地、釋宮室,本是講漢學考證者的基本依據。沐齋則就歷來訓詁家對草木鳥獸蟲魚等的解說敷衍引申,或緣情言志,或析理論事。
但其路數其實不是由《爾雅》來,而是從《詩經》來。孔子即曾說過讀詩之法可以由「多識草木鳥獸蟲魚之名」入手,後世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蔡卞《毛詩名物解》、許謙《詩集傳名物鈔》等,蔚為一大門類。不過那些書大抵仍是考釋語言、分辨名物,跟考證古鼎彝器物相似,文趣不多。近世日本漢學家吉川幸次郎曾建議由此發展出「名物學」,認為可做衣服考、飲食考、工藝考等等,亦未談到可由這些考證材料來幫助文章的事業。沐齋才重新回到詩的傳統,藉物起興,由考證舟、車、烟、簋、烏賊、豺狼、螽斯、牡丹、梧桐、棠棣、楊柳、蟢子、覆盆子……,來表達他對人生世相的看法,讓這些名物再度成為文學。
我很喜歡這種寫作進路,也喜歡他溫雅的文風。本擬就此再多予深論些,然旅途之中不容肆筆,便如此簡單談談罷!己丑酷暑,謹識於山巔水涯。
作者:艺术家自助官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