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风格不是“符号化”

为了风格而风格的一种“符号”设计,其实就是一种标签,这种所谓“风格”化的滥作缺乏艺术精神和内涵,“符号化”容易使作品产生类同,这是从艺创作者的通病,而且这种状态比较难克服,“符号化” 通常思想空洞,内容苍白无力,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过眼瞬逝而忘记。

   艺术的灵魂就是“气质”,而“气质”恰恰就是艺术风格的最佳表现,我们要向往有内涵、有气质、感动心灵、风格化的艺术道路,而不是程式化僵态符号的匠俗之路。林风眠东西方相融的唯美抒情,齐白石拙朴稚趣出天真,黄宾虹“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笔墨精神力量……无不是倾其一生而逐步形成的个人风格、而这些先师们所追求的境界都有着不同寻常的道路,并且每一个有建树的先行者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美术发展史论有着深刻的认识,熟知历朝的美学方向和审美情趣,对画论和评判标准有过悉心的研究,对艺术孜孜以求的风格化道路历尽艰辛而且勤劳不息,他们对专业之外的素养和学识亦不曾停留……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无所不有,变通才是丰满作品的好方法,有主题,有思想,才有内涵,着眼生活,情入思维,作品才有生气,生活题材和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丽就是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而摄取精神食粮的精华在于个人素养,观察和看待事物的认知需要宽阔的思维和广博的知识面,艺术风格化不是片面而成、不是单一而就,它需要耐人寻味、百看不厌、而且能让人品读后有一种精神上的快感和共鸣,因此,“符号”不等同风格。

作者:黄兴华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