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危险的自信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313/158407200254341660.jpg

张应中作品《晚云》

(布上油画65cmx50cm 1996年)


因为学画和教画, 看画和评画, 看人欣赏画和看人购买画; 就觉得: 的问题上, 几乎无人不自信, 无人不自以为""的.———这,仿佛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天性.

学画的阶段不用说, 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喜欢的画不会去学; 不喜欢的老师, 不会去请教. 同样的学生, 不同的学习, 成绩和效果就是不一样.

教画的时候, 如果你细心, 就会发现: 在你给学生的作业提出意见时, 你的学生,一个个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你, 脸上还挂着一付冷漠的表情;倘若你真动手改了他的画, 你走以后,很快地, 他就会再改回来.

看画评画的场合, 那份自信就更不用说了,众多评委难有一致看法,一幅画评完,总是有人在摇头。(当然, 涉及到利益的关头,又当别论.)

最有趣的,莫过于旁观那些欣赏画的人了:一幅仿真的作品,常常吸引最多的观众,大家拥塞着,趋近着,看了又看,还啧啧称赞自己的好眼光”、“高品味”.

买画的人与欣赏画的人如出一辄,说的话也相同;不同的地方是,他们有很多的钱,所以有时他们又跟着行情走,跟着利润走,为的是赚更多的钱.


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孩子,孩子的天真直白,会教会我们看到事情的本质,得出问题的结论。如,同画一只手:

三岁的孩子, 画成一根线连着许多根线,象个扫把;

四岁的孩子, 画成一根线连着五根线,象个鸡爪;

五岁的孩子, 画成一根线连着五根线,中间多了一个四方形.

三岁的孩子有了感受, 四岁的孩子开始识数, 五岁的孩子懂得观察.他们都用同一作画方式, 表达出来他们不同的认知”,同样的自信,.

从这个观察中, 就证明:自信”, 乃是一个人知识程度的表白;当你自以为的时候,别人就在它的后面看到你的知识文化程度的底线了.———谓之浅薄,这可是人们最不愿意的。

然而, 不愿意也无奈.因为人性当中, 有两样东西是无法掩饰的:一个是冷漠;一个就是自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