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齐蒂尔看齐白石作画
齐白石的绘画最早(二三十年代)由捷克画家沃伊捷赫·齐蒂尔传播到欧洲。五十年代初,捷克国家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和剧作家米兰·蒂奇带领电影制片人代表团访问了中国。他们此行的任务是拍摄一部与1955年10月5日在北京举办的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10年建设的展览相关的纪录片。中国文化部委任他负责管理和布置展览的文化部分。期间他有幸接触到了国画大师齐白石,并为其拍摄了不少照片(他是仅有几位被应允在电影中拍摄齐白石老人的人),这些照片后来都被捷克(1959年)出版的《中国当代名家画集》选用,发行众多,因此齐白石成了捷克人心目中最著名的中国画家之一,其作品被广泛收藏,使捷克成为欧洲公、私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国家之一,仅布拉格国立美术馆就藏有齐白石作品一百多件。中国嘉德也曾拍过捷克美术史家海兹拉尔藏齐白石佳作专题。海兹拉尔当年于中央美院研习绘画,曾获老人绘画相赠,其1970年编著的《齐白石》是欧洲最早出版专题研究齐白石的著作之一,进一步推动了欧洲(捷克)对齐白石作品收藏的风气。
《傲霜》97×33cm
今天我们介绍的这幅齐白石先生八十八岁所作的“傲霜图”便来自捷克的私人收藏(在捷克同一场次书画拍卖会中,另一幅齐白石九十六岁所作“荷花图”于中国嘉德拍出580万的高价)。
齐白石一生喜作菊花,一来是追寻陶渊明等古人先贤那种隐遁世外的意境及菊之“敢耐天下寒”的品格,另一个原因是,菊花在他早年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迹,先生曾诗云:“少年乐事怕追寻,一刻秋光值万金。记得那人同看菊,一双蟋蟀出花阴。”
菊古时称之为“节花”、“女华”等,每年秋月,百花凋零,唯菊盛开,其因耐寒、隐逸的品质,深得士大夫们青睐。战国时楚人屈原曾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句,借菊花暗喻自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故菊花一开始出现在文人的作品中,便具有了“人格”的象征意义。
齐白石先生“衰年变法”,在此幅作品中便可见一斑,笔下的菊花造型简洁,布局有致,笔墨浓厚苍劲,色彩明快热烈,墨色与红花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其“红花墨叶”的特有风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