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跨界的“话画派”溯源
在美术界,理所应当的是以画画为主,怎么会出现“话画派”?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其实“话画派”在由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就有详尽的描写。当然,在《皇帝的新装》中的服装设计师,对美术而言他们是跨界的。然而“话画”的能力却是超一流。他们愚弄了愚蠢的皇帝,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
他们获得了大量财宝(从商业角度大获成功),他们没有为自己设计的骗局受到任何惩罚(从政治角度来看,行骗也是安全的)……
因此,时至今日,“话画”这一现象仍然时常可見。民间流传有一个段子:美术老师问学生:“你为什么交白卷?”学生说:“我画了啊!我画的是牛吃草。”老师问:“那草呢?”他说:“被牛吃掉了。”老师问:“那牛呢?”他说:“吃完草走了。”…
这实际上就是绘画领域的“话画派”,仅仅用一幅白纸,就能用语言勾绘出牛吃草的画面。
其实在現实生活中,几乎全部空白的画作有很多,如美国画家罗伯特.雷曼1961年的画作《无题》,估价高达1500万至2000万美元。
1)《无题》罗伯特.雷曼作
消息一出,在网上引发大规模围覌和吐槽,在不少人看来,这是一幅全部空白的画作,与家里的白墙一样,真的就那么值线吗?
2)很多人都是这样看《无题》这幅画的,想探究竟到底为什么这么值钱?
美国画家罗曼的《无题》与前面谈到的《牛吃草》都是空白画。《牛吃草》必须用话语,说明牛吃草的经过,当然也就是“话画”了。
而《无题》这幅作品,作者却不想说什么,故意标为《无题》。
其实,作者把“话画”的任务交给了善于用观念忽悠群众的“评论‘砖家’”,这些“评论‘砖家’”偷换了概念,他们不强调他是画家,而强调他是艺术家。艺术家作为人类最敏感人群,他不一定非得画画,他只要能提供出新的感受,能寻找到新的语言模式,这种新模式别人能否看懂並不重要。只要能玩“理念”、“观念”。比如“先锋理念”,“作品背后的观念”,“观念上的反叛和象征性意义”等玩的滴溜转,或者干脆来个开宗立派,称这种“空白”画法为“极简主义”,則必然会名、利双收……
3)罗伯特.雷曼作品
4)罗伯特.雷曼作品
总之,美术(包括工艺美术、时装没计等),这些都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由于人们对精神食粮需求的多样性,所以就决定了美术等艺术领域必须不断扩大和不断丰富发展。同时这些精神食粮又有文化的传承性,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传承,而这种传承必须得有美术家创造的艺术形象,好的艺术形象将会留存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因此,“话画派”们在空白纸上,仅是依靠说话,或是依靠“评论‘砖家’”们作托,是不会创造出能长存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的艺术形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