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彭小鹏书《道德经》作品集

彭小鹏书《道德经》作品集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904/159918214465513840.jpg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904/159918216045824410.jpg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904/159918214439884420.jpg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904/159918211718473660.jpg

南 山 情 怀

彭小鹏

      我的书斋谓南山书斋。许多朋友问,你的南山在哪里?
      我笑道,南山就在我的心里。
      我的故乡在美丽富饶的潮汕平原。家乡的练江像一条清澈的丝带绵延在大南山山脉之间,在山脉的尽头处有一个小的平顶山头,故乡的人称之为南山。
      小的时候,我家出门就能远远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
      小学毕业,我揣着懵懂的求学梦想在南山脚下的中学度过了三载的春夏秋冬。寒冬,光着脚丫行走在求学的路上,沙砾硬硌在脚底的刺痛,至今不能忘怀。暑夏,课余登上南山顶,看远处炊烟袅袅,忧愁全忘。
      稍大,来家乡支左的***穿着一身绿**。一日,***带我回连队。看着营房里,连队的士兵集合在一起,真像我家门前远处的南山郁郁葱葱。从此,萌发了要去当兵的念头。
      离开生养的故乡,要到部队时,母亲指着远处的南山深情地说:“南山脚下就是你的家,想家的时候,你就想想郁郁葱葱的南山。”
      部队野营拉练,在大南山山麓的雷岭,指挥部发出紧急奔袭的命令,部队急行军20多公里,沿着大南山崎岖的山路,一路向前。到达集结地时,脚底的血泡滴着血。让我懂得了既然来当兵,就不要怕流血牺牲的道理。
      故乡南山的滋养,家中亲人的希冀,让我在部队不断成长。30载火热的军旅生涯的淬炼,让我一个少不经事的少年成为共和国的****。
      解甲地方后,工作之余,把荒废多年的文学及书画爱好重拾起来。我以为,南山是我故乡的山,先贤陶渊明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吾虽不才,未敢与陶公南山脚下修心养性,著书立说比美。把书斋名为“南山书斋”,意向先贤看齐,时时鞭策自己不忘故里,不忘南山情缘。我恐世上有雷同,遂上百度搜索。甚喜,真个还未有“南山书斋”之名号。
      吾亦附庸风雅,请了多位书家朋友题写斋号。算将起来,先后有陈少华(已故),丘仕坤,张维忠,钟显金,倪进祥,张卫东等军旅名家宿将题赠“南山书斋”斋号。我将中国书协理事,广东省书协副主席丘仕坤先生的题签刻匾高挂书斋,更显出书斋雅气。
      南山书斋成了同道交流,取长补短和交友的平台。也是我潜心书艺,修心养性的幽静之处。
      南山书斋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时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弱者献爱心,让大家的心灵得到陶冶。诸友也把南山书斋视为善缘福地,向往的一方净土。
      南山书斋经常来访是一些有为的年青人。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新思维,新知识,让吾一老者,获益匪浅。他们愿意与我交友,按现代语言表述,是无代沟。经常与他们在一起,觉得自已也年青了许多。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缘,在大南山最高峰望天石,结识了紫云道观的方道长。在千米的高山上,驻守着部队的观通站官兵,方道长与观通站的官兵关系融洽,嘱我写一件书法作品赠予观通站。
      在望天石的南天门下,遥望顶峰上高高矗立的天线,像一把直插云宵的利剑,看眼前,一片云海翻腾,像海洋卷起的巨浪。我用硕大羊毫,饱醮浓墨,写下“南天观云”四个大字。我让方道长将书法作品送给不畏严寒酷暑,驻守在顶峰上,时时刻刻注视着东南沿海的风云变幻莫测,警惕地保卫着祖国安宁的最可爱的人,以表达一个老兵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此时,我站在山峰上巨大的摩天石下面,心潮澎湃。遥望着山下远处故乡的南山,更加郁郁葱葱,让我思绪万千。当年,离开家门从军,临别时母亲叮咛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
                           庚子春分记于南山书斋

(文载2020年7月26日《汕头日报》)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904/159918234632384280.jpg


道 德 经 简 介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道与德。道在老子那里已超越了世俗社会生活,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之道,因为天地万物的始基与母源在于“道”,由道开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言之“道”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天地生成之前,宇宙中就有混沌的物体存在,它幽静无声,广阔无边,无依无靠又长存不改,它就是化育万物的慈母。“我”——老子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勉强称它为“道”,命名为“大”。
“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老子认为,上德的本质与道之德的本质同于一,因此上德源自于“道”。老子认为,上德主张无所事事,一切顺应自然,带有明显的“无为”特征,可理解为因循自然的行为规范。下德由上仁、上义及上礼组成,需要人实际去实行与推广,带有明显的“有为”特征。上德的无为境界与法本身需要国家制定。所以法律不过是下德的范畴而已。但是下德之中,法律与仁、义、礼又有所不同,老子认为,仁义礼是高于法律的,而法律不过是一种治国之器物。
“道”与“法”的关系。一是老子之道是一种特殊之物,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人们无法确定其名,以“道”相称。二是精神性范畴之道,主要指老子将道对自然界的作用抽象化,演化为“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三是规则或常理层面之道。如第九节,“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四是方法层面之道。如第五十九节,“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综上所述,道之规则与常理是法形成的环境与基础,法不过是以正式的形式规范化了的自然规律与常理,因此法与道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法来源于道,且反过来要顺应道的运动。
我们从近代史上不少文人、重量级名人对老子《道德经》的评价就不难看出,这部著作对后世的影响。
鲁迅先生言,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缔。
林语堂先生说,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闪耀。
伟大*****高度评价,《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张岱年先生讲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而“道”的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
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说,《道德经》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又是一部兵书。
吾此次创作的隶书《道德经》,参照版本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出版的《翰墨风神——故宫名篇名家书法典藏篆书隶书卷》中,清代吴叡先生的隶书书写版本,参照释文校对。 由于《道德经》留传久远,历代版本较多。有所错漏,恳请大家指教。

庚子夏南山小鹏记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904/159918258351927230.jpg

《道德经》隶书作品  225cm×125cm×5  (2020年创作) 之一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904/159918275980549660.jpg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道德经》书法作品创作偶记

(手稿释文)

 

五年前一次偶然的机缘,结识普宁市摩天石紫云道观方信宇道长。这是我第一次登上近千米高的家乡最高峰摩天石。方道长告诉笔者,紫云道观历史久远。始建于明末,至今已有几百年了。历经战乱,经历代修建扩展,才有今日之规模。如今国泰民安,得以道场能有所发展。拟在现殿之上建一三清宝殿,以弘扬**之精神,护国护民。
方道长举止庄重大方,眉目清秀。言谈之中,看得出其对**已有很好之修为与认知。听着她对紫云道观下一步之发展与规划,充满自信。让吾由衷之敬佩。
自此,一有空就与友前往紫云道观。登高望远,聆听方道长讲道。方道长喜欢吾之书法,每次我都带上笔墨,在海拔近千米处挥毫泼墨于天地之间。许是天地之灵气,觉得在山上写字都能挥洒自如,笔墨灵动,充满钟秀之气。
记得一次,方道长请吾给驻守在山顶上**观通站官兵写一幅书法作品留念,其时大殿前面云海翻动,让吾心潮澎湃,满怀激情写下“南天观云”四个气势恢宏之大字,请道长送给长年累月驻守在高山之上可爱的子弟兵。以表达一个老兵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经过方道长努力,如今新建之三清宝殿已矗立在摩天石之上,无比庄严,现已进入内部装饰。
三年前,方道长意欲在三清宝殿悬挂《道德经》,请吾书丹。能在三清宝殿**圣地展示吾之书法作品,应是值得高兴与骄傲之好事善缘。吾欣然应诺。经过三年认真练笔,用一个整月时间终于写成五千余字《道德经》。原作为五张八尺直幅宣纸,隶书写就,观者无不称奇赞叹。近日,吾携作专程上紫云道观呈方道长过眼,得其认可。
有仁德善者为三清宝殿之壮观庄严而萌发善心,愿出资将吾所书《道德经》刻木悬挂于大殿。好友亚彬师傅负责精心施工,工期定为七个月。在原作约二十五平方米基础上放大约四十八平方米,分为八方直幅,分列挂于大殿两侧墙上。
为更好弘扬优秀之传统文化,拟将《道德经》作品印成小册子供同道与学生在习书中参考。德雄友精心排版,仔细校正,不日将可与诸友见面。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军旅书法家丘仕坤先生得知后,高兴为其题签,让吾感动万分。
余在创作《道德经》书法作品之中,体悟到《道德经》内涵之博大而精深。真真正正不愧为万经之王美称也。
创作《道德经》书法的作品是一个全新之体验,是一有意义之学习过程。通过体验与学习,使自己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为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原素与动力。
感谢紫云道观给吾这个机缘,吾将珍惜之。
感谢诸友鼎力无私地支持此项功德无量之好事。

 

南山小鹏写于《道德经》隶书作品完工之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