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写给艺术家的200封信——通往“艺术”的可行之路(前言) 咱是个画画的,本不想再涉及理论文字领域,走过了半生的艺术历程,总是在问自己很多问题。
从儿时起,对画画的兴趣,到上美院时的兴奋,再回到家乡的体验,曾跟随过美术浪潮的勇进,也进过中国美术馆的展厅。后又走到美国街头,也朝拜过卢浮宫,也行走过佛罗伦莎的石砖。世界上的大师,也常让我移不动脚步,也曾翻阅了很多前辈们的文集。有一天早上醒来,我发现,我错了。
是了,我们崇尚艺术,开始学习艺术,按着世界为我们铺好的路前行,岂不知,前人艺术的“枷锁”,正在一层层锁住了我们通往艺术的自然生长之路。
我们画过石膏像,也在菜市场画过无数张速写,也曾在黎明和黄昏捕捉着色彩的变化与拿捏,并反复校对着,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冷暖关系。
我们曾读过很多书,也被教授着“美学思想”,我们从画册上找着灵感,也不时“窥视”着艺术的前沿动向,我们进入过“记实绘画”的培训,也尝式过“剽窃”式的胡凃乱抹,我们也未曾挡住过“名利”的诱惑,也试图踏上艺术的颠峰。
我们也许会责怪“风”的无力或过分强劲,我们也许会埋怨世俗的偏爱。末了,我们被“风”轻轻的放下,或被重重的摔在地上,那时,我们的身上还是沾满了油彩,手里却还是紧紧的握着那把珍爱的画刀。
我们迷茫了,也许是梦醒了,一切还是个自我肉身与逐利的纠结,一切和你并没有发生关系。忽隐忽现中,发现我们已经被“僵尸”在反复的利用,被“框架”牢牢的锁住了那颗追逐艺术的童心。
艺术,无论是在信念的驱使下,还是在潮流与拖拽中生成,均不能忘却了一个关键词,“态度”。
我们是按前人的“态度”说话,还是按自我的“编造态度”陈述,也不能忘记两个字,“真言”。
教授和理论家,为我们设定分析了“世界名作”和“大师”们的成长轨迹,市场也为我们印刷了很多“偏色偏调”的“图片”和“画册”,我们却一直未能达到“自我价值”的突现,我们交了无法计算的“学费”,把时间耗在了“挪移”和“复制”的过程中。
我们回到初心,千万次的问自己,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在画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寻回自己,我们怎样才能算做艺术。
我们不是“圣人”,我们只是个画画的,我们行走在油彩的沼泽之路上,用画刀割开自我的艺术梦境,阅读着自我的点点滴滴,躲开空间的“嘈杂”声,聆听真实与虚幻的原始初衷。
我们做艺术,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声音”,坚守自我之态度,与“世界”和“大师”们,共享阳光,建立“真言”述说,进入艺术本来空间,分享“爱”与“美好”,分享“光”与“时”的生命里程,让自我之艺术追求,是个独立的星星,与人类与自然共存。
我在艺术的尝试之路上,在探索的纠结中,记录了些自我艺术的认知足迹,有近两百篇的心得记录,分享给我的艺术同行,分享给热爱艺术的人们,愿我们共同寻找到艺术的“灵魂”,愿我们的人类更加的文明,更加的和谐,关爱我们的家园——地球,关爱我们的心灵——艺术
还是想多说一句,做艺术,得是“真言”“善言”,得用自己的手画,别用他人之手,掌控你的“色形”,掌控你的“艺术”,掌控了你的“初心”。
初衷意识的能量
艺者认真的体悟着色形本身所具备的语言质量,当色与形互相交融之时,会发出另类的波长,感应着我们的未知区域。艺品有时不是画出来的,也不是刻意设计出的模式,当我们的初衷介入空间之时,材料与色形的早期储备,会全部涌入述说空间,并在空间中与艺者产生对立或统一不同之说,有时惯性的能量会冲击初衷的意识显现,而反复讨论叠加消耗之时,也许遗忘之过去故事底层积淀,会翻腾浮出。也许述说空间之述说质量,是历史的支节自然拼接再现,也可能是在讨论中的遗失碎片,无论如何,初始原发动能的助力,决定着大的趋式,其中过程的矛盾与糊涂,也披挂着原始初衷之光芒,抖落之时,则有自由落体之感,行走之速,则有风的呼唤。艺品述说空间自始自终会给艺者以超大的运动空间,但艺者在述说故事之前,能将身心移植其中,则在述说过程时,就会多了一份话语权,多了一份真诚的态度,结束之时,也会多一份意想不到的宣言与呐喊。(第一封信2019年7月8日)王亚中艺术简历
——198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
——1985年发起组织参与太原现代艺术展(《中国当代美术史》有记载)
——1993年发起组织参与题为《乡村计划·1993》大型艺术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日报画廊展出(中国日报和光明日报等十几家媒体有记载)
——1998年旅美访问考察、展览,结识了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并收藏我的作品三幅。
在美期间,得到耶鲁大学The Andrea Frnk Foundation,Inc 基金支持(同年仅有四位世界艺术家得到此项基金)
——2000年从美国回国,定居北京亦庄,建立工作室,并以“绿色、空气、水”为主题创作。
——2007年影像作品《手和水的约定》影像作品,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展。(作品被玛格南图片社殿堂级摄影大师勒内•布里收藏)
——2009年在北京德滋画廊举办《绿色•空气•水》个人展览。
——2018年在山西太原创办“加洲私立美术学院”
——2019年在山西太原椿山艺术空间举办《空境》个人展览。
——2019年“CaCa画派”发起人之一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