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闲话说画5

                                 闲话说画5

 

 

 

 

大画家应该是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的,造型功夫与个人精神气质合二为一,并表现出极强的个性风格。

一味追求造型而献媚于世俗,不仅枉谈格调,更是走入了僵化的图式,了无生趣,坠为匠人。

凡事都讲中庸之道,技巧过于纯熟变“油”而失去“活力”因素,习气难褪,不妥;精神过于理想而飘渺,手下无方,胡乱发泄,视为幼稚无知。“熟”与“生”的互换,螺旋式攀升最为快意。但前提是多读书、多悟,多方增益其所不能。多取法于自然,多总结、概括古人之妙心,善发掘精神与物质完美相溶之“技境”,体味古人不思不勉,心手无遣,悠游性灵,至繁至简之道,以及“遗貌取神”“得意忘形”“澄怀观象”“以象取形”“形神兼备”之天人合一的生机与道理。遂于不生不熟、亦熟亦生之浑沦中映出光明的“心象”,感受“法趣”。“随心所欲不逾矩”为最高标尺。

什么是艺术?仍是老话受用: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艺术家心灵与思想的高度概括,最终是主观凌驾于客观之上。至真至善至美是其心灵目标,而其包孕之文化意识碰撞乃为哲学之灵境。画中国画,写中国书法,起码《周易》《论语》《老子》《庄子》乃至禅学经典都要细心咀嚼参悟几遍,否则难入高境不得快活。一切有为法,最终入佛法,有无互动,重在过程。“活法”最现实,“活”系于“变”,“变”系于“心”,心无所住,达至“空灵”“虚静”,而“神”自来。这就是说做人时,除了真诚、质朴、纯善,更是一种智慧,具体到“形而下”便是最佳方法,基于“主观经验与直觉”之上的“心法想象”大于“科学空间”。

只有身心障碍一一破除,所要之“生命意志”得到彻底熔炼而强劲,生命的能量也便充盈起来,并无穷无尽,正如老子所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gu).,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书画艺术是养生的门庭,多长寿者属正常现象。欲要精气神通畅淋漓,就要放下执着,专心享受创作的过程,要知“法”自“心”生,法无定法,法自为法是有“我”在,“我”是谁?那便是挺立并贯穿天地精神的“人”。所以要具备“热血悲壮撼山河”的气概与“放笔直取变自如”的魄力。胆子小的人是画不出“好画儿”的,物质生活追求奢华滋润也是远离于自然精神中心的,试问“欺世盗名”“数典忘祖”“妖魔鬼怪”岂不是在原罪的基础上又加了几等?看来,书画家们还得补补“人性心理学”“伦理学”“精神分析学”等哲学课程了。单单研究市场心理学、厚黑权衡术究竟只是皮毛。

话归原题,在物质与精神方面,把“技术”“方法”问题解决了,在“道”的轨迹上运动时,那就要看看个人的天资悟性有多大造化了。而其检验的标准之一便是“天才的想象”与“执行能力”的势力范围的强度。

人生是个“谜”,艺术好似解这“谜”的一把钥匙,而“艺术”究竟也是个“谜”,我们都是潜意识的“自以为是”。所以,只能好好把握并活在当下,享受思考与创作不断演进的过程。所以,针对于艺术带来的金钱与声誉必须看开来去,并能心如止水。所谓“静观万物皆自得,四是佳兴与人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快乐充实便好。

作者:刘洪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