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书法艺术“美学”讲义 3 转

书法艺术“美学”讲义  3

  第一节:实用与美

  任何门类的艺术的创造,都离不开借以表现的特定的物质手段。根据这一点,也可以进行另一种艺术分类,如建筑和雕塑离不开形体 ( 当然也需要借助于线条、色彩 ) ,可说是形体的艺术;绘画离不开色彩和线条,可说是色彩、线条的艺术;音乐离不开声音,可说是声音的艺术;文学离不开语言,可说是语言艺术。书法虽然和中国画一样,离不开线条的表现,但它和中国画的不同在于:后者是通过线条来描绘物象的,前者则是通过线条来书写文字的,或者说是借助于带有绘画质素的线条美来进行文字书写的。从这一点上说,书法是文字( 汉字 )。书写的艺术;文字所赖以构成的线条,是进行书法艺术创造的特定的物质手段或艺术媒介。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探讨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决不能离开文字,决不能离开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各种字体( 如篆、隶、楷、草、行等 )。在古代,兼有文字和书法两种含义。这也启示我们,探讨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必须从探讨文字的特点起步。文字的特点是

什么? 孙过庭《书谱》说:书契之作,适以记言。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而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利用它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从而达到相互了解。它和语言一样,同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般说来,单一的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在表达思想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建筑艺术只能以其象征性暗示出朦胧的意向;音乐的思想内容也往往有其不明晰性、不确定性,人们甚至可以从多方面作不同的理解。至于绘画,欧阳修在《鉴画》中写道: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这是说,有些思想,在绘画创作中很难表达,而且创作者和鉴赏者之间也不易得到交流。因此,绘画有时得借助于题跋。例如郑板桥曾在山东潍县当了一名七品县官,有一次夜卧县衙,听到窗外竹声萧萧,如叹如语,如泣如诉,由此,他联想到自己一向很关切的民间疾苦的声音。这种特殊的感受和联想,这种关心民瘼的思想和感情,可说是难画之意了。特别是要通过画竹来表达就更困难了。而且,即使是画家寓情寓意地把这种感受、联想和思想渗透到画中之竹的形象里去。览者来必识也。于是,他在这幅风竹图上挥写了一首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图例4)

  这首通过书法所题的诗,把风中之竹民间之苦以及正直的小县吏的形象,同情人民的深厚的感情,都准确地表达出来了。诗、书、画相得益彰,融合成完美的综合艺术。这也说明语言以及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其广阔的自由性、高度的明晰性和精严的准确性。只要思想所及,从大自然的包罗万象( 无形的风、有形的竹 )、社会生活的复杂现象( 州县官吏、民间疾苦 ),到人的心灵深处的微妙感情,对民瘼的关情都可以通过语言称心如意地表达出来,都可以通过文字书写称心如意地记载下来。语言和文字的作用可谓大矣! 对于文字书写的这种几乎万能的实用性,张怀瓘《书断》下定义说: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著名万物,记往知来,名言诸无,宰制群有,何幽不贯,何往不经,实可谓事简而应博书,就是如其思想;就是抒其怀抱;就是著名万物,
给世间万物立名取义;就是记往知来,把过去、现在、未来都变成书面的记载。它能够通过书面的形式,阐述和控制纷繁众多的无形的、有形的事物和现象,可说是无微不至无所不往。它事简而应博,应用极为广泛,而书写又非常简便。这是讲文字的特点,也同时是讲书法的一个特点。比起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书法事简而应博的特点非常显著的。这也是书法的实用性的一个非常突出之点。当然,文字书写和书法艺术之间还是有界限和区别的。前者着重于实用的需要,后者还满足人们的审美的需要。不过,实用和美之间也不是截然对立,判若鸿沟的。从历史发的观点看,艺术的美总是由实用逐渐过渡和发展而来的。普列汉诺夫通过对原始艺术如装饰品等的研究,深刻地指出了它们最早的功利目的。他认为:那些为原始民族用来作装饰品的东西,最初被认为是有用的,或者是一种表明这些装饰品的所有者拥有一些对于部落有益的品质的标记,只是后来才开始显得美丽的。使用价值是先于审美价值的。① 谈到篆刻艺术,鲁迅也曾指出:尝闻艺术由来,在于致用,草味之世。大朴不雕,以给事为足,已而渐见藻饰。② 这些论断,也都是符合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就甲骨文来看,它并不是最早的文字,但却是目前可见的最早的文字,它是偏于致用的。但由于文字发展到甲骨文,已经趋于成熟,也开始注意书写和契刻的技巧,因此大朴中萌含着艺术质素,使用价值中孕育着审美价值。你看这些作品,用笔方圆兼备而以方为主,线条瘦硬劲健,可见其契刻的力度;结体窄长多变,生动多姿,简练地几笔就是一个形象,而且生趣横溢;章法或疏疏落落,如晨星之稀布,或层层叠叠,如繁星之密排(图例5)。由金文到小篆,美的质素更不断增长,字里行间,渐见藻饰。隶书的出现,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笔墨手段在艺术创造中被提到非常突出的地位,因此许多或方或圆、或劲或媚、或敛或纵、或雄或秀的隶书,已成为非常成熟的艺术品。由章草、楷书发展而来的今草、行书,则更臻于书法艺术美的极致。这是由文字发展到书法,由书写的实用发展到艺术美的一个粗略的历史轮廓。你或许会问:那末,实用的文字书写是由哪些社会原因不断促成它历史地过渡到书法艺术美的呢? 或者再进一步,书法到什么时代才成为区别于文字书写的、真正自觉和成熟的独立艺术呢? 郭沫若说: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 ①。毫无疑问,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金文,表现了不同的风格,表现了对艺术美的有意识的追求,但还不能说已达到真正自觉,真正成熟的阶段,因为当时各方面的社会条件还没有具备。至于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出现的完全装饰化了的金文,也算不得真正的书法艺术。如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的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剑(图例6) 从其形态、式样、装饰花纹来看,无疑是具有很高价值的实用工艺美术珍品。它上面的鸟篆文字( 图例6 ),除了实用目的外,还同样具有装饰纹样的作用。但是,这种铭文只能说是装饰性的美术字,归入工艺美术是可以的,和书法艺术却是有明显区别的,可说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这类书体,在一些著

作者:李岳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