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指印”方法论无意间“撞翻雕塑”

  重新开始《指印》艺术创作一晃七年了,对“指印”方法在宣纸上的不断深入探讨的同时,逐渐开始了“指印”在其他媒材上表达的尝试。对经验的不断突破或否定,这一方法在认知上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倘若将“指印”所表达的视觉转换不同方式的呈现,其表达可否打开人与自然的进一步关系。在人与物之间、创作者与自然之间、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表达能否获得对传统转换的当代认识?在石头、泥上摁“指印”就是这样诞生的。石头上的“指印”如是“点苔”的雕塑或一种现成物的装置形态艺术。

  由平面的行为“指印”转向立体的现成物指印艺术,相对平面具有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顺延着这个线索我思考了诸多的可能性。从将“指印”点在石头上开始又摁在了泥上,种种纯属直觉撞击思考使然。《入泥的指印》便如此开始了。在泥与石头和平面宣纸上摁指印,是完全不同的呈现。“入泥的指印”虽形于雕塑,却让我发现了入泥的“指印”形态走向雕塑的相反--“不雕不塑”。

  在泥上摁“指印”行为动作表达的是“摁”也是“入”,不是“雕”更不是“塑”,而是肉身手指入泥的行为呈现。于是,指印让我有了重新认识雕塑艺术那种始终以造型为目的的模仿的再现艺术。因手指指印摁入泥不是成就雕塑,入泥本身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创作方法,更是观念。在无意质疑雕塑方法论时,却对雕塑创造了新的方法、新的表达,也改变了雕塑那些原有的观念。指印方法论为进一步追问对主体呈现的表达提供了两种可能:

lLOYtGst6RzAKNR1xAkmuU4OyFReJAXTWq6zLun2.jpg

张羽:点苔(现成物) 鹅卵石 丙烯颜料 2005

ozftmAY4ohFLcylsdPXKw7ui8Dvdyhta3WgNUjyq.jpg

张羽作品 此作品分为两个部分:

上/点苔(现成物) 鹅卵石 丙烯颜料 2005

下/指印(装置)不锈钢 丙烯颜料 40×40×40cm 2019

d464T3agWDRhAROqErMthCDFeCRieNFjYv9c0LSz.jpg

张羽:点苔(现成物) 鹅卵石 丙烯颜料 2005

  一、指印摁于自然的石头(现成物)在于表达“点苔”的创造艺术。指印“点苔”可以是随意的、也可以强调主观意念的呈现。事实上,“指印”也好、“点苔”也罢,都是作为对艺术观念的表达。其表达的核心指向是将创作者(主体)的肉身存于石头上(媒介/客体)。这一表达区别于现成品观念艺术,在于呈现了创作者是如何将主体的肉身存于石头上。而“点苔”这一行为表达本身,呈现的是一种创作者与自然之间、抽象与具象之间的主体存在状态。

hVeWqgaXPvQ3Vebsb8HjZiKrKibUlbNDVOFLZ4pR.jpg

张羽:入泥的指印NO.2(雕塑)酒瓶陶泥漆2005

ugXaY2ES6Wr4kpWsuN9vzS4lNfi20KtVPswZDU74.jpg

张羽:入泥的指印NO.8(雕塑)陶泥漆2006

0ZWXLMgHC6HKuMzX1WhvG9bO5xYYcBegkP4P1QOp.jpg

张羽:入泥的指印NO.18(雕塑)陶泥漆2006

9UMEuGFTw9HZ8xOD96CMqjEtl5ZsG7mZsjj7Rip8.jpg

张羽:入泥的指印雕塑泥2007

gO8yjcIX6v3YSEcxlRiAfVWAJ5AG628UmMkCiVLd.jpg

张羽:入泥的指印黄泥电烧2007

8Zoyo5kCO0iZOoqewYg6UvQbGD6Dvz0f3scnkjJD.jpg

张羽:入泥的指印红泥柴烧2008-2011

kbrzVpefNT8xv1smZ1UiixjRAscqCgfjOA5P3KA2.jpg

张羽:入泥的肉身黄沙泥乐烧2021

  二、将“指印”随意摁在捏造的无形的泥上,起初我是以指印方法将无数的泥球摁在不规则的泥形上,使初始的泥形“长”出新的结构。这个生长的形事先是无法确立的,是通过指印方法不断的摁压泥球堆砌而成长起来的。从无形生长新的无形。从无规则的,但似乎又有一种不可言状的秩序,伴随着变化。摁压泥球的指印是层层叠叠的,在有序与无序、抽象与具象、具体与自然之间,这便是《入泥的指印》将肉身真实存在的一种雕塑式的表达。

  另外我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尝试,以手指直接摁入泥中,不去呈现指印痕迹,指印、身体、肉身会是怎样的关系?或许探讨主体肉身入泥是一个新的路径。此时,我不在意指印与契约或身份如何,更在意“指印”是我艺术表达的一种观念,身体、肉身更是一种直接关系。

  记得儿时蹲在地上玩泥巴的游戏,双手、胳膊及身上沾满泥巴,泥巴贴在肉身上的感受是强烈的。仔细想来,肉身触泥的觉知带给我的是一种感知状态。

  一直以来我们对雕塑的理解当然是“雕形”或“塑形”的造型,这是毋庸置疑的雕塑概念,这一点正处于被“指印”方法的改变。雕塑重的是“形”,而指印破的是“形”。很明确,指印方法论创造的是一种无形之形。那么,指印在破除雕塑规则后将要建立怎样的秩序呢?这对我很有诱惑。没有具体泥形结构的表达靠什么打通创造艺术的关系,其造型的形式如果不重要,那就像指印一样,重要的是表达,显然方法是创造艺术的重中之重。重复指印如果导致“无形”,而手指摁入泥中就是无中生有的一个个身体入泥的洞穴,我想指印方法让我遇见了一个新的世界。就是说,方法才是认知的睿智所在。

  对我而言,想做的、想达到的是一种在想象之外的意想不到的遇见与偶发,具有趣味的、却又不在于趣味。

  这一呈现是极其个人化的、跨越文化的,并能承载创新的当代精神。

  总之,“指印”是自然的、从容的、有分寸的、更是独立的。

  我深知“指印”还在发展、仍在外延。艺术的功能不仅仅是赏心悦目,更是发人深省。而此便为艺术家的工作。我想,“指印”,有备而来……

  最后回到此篇笔记的题目“撞翻雕塑”,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知道雕塑自古典曾出现过形式的、语言的、结构的、身体的,以及社会雕塑,甚至还会跨学科等等,但无论边界怎样被打破,表面上如何裂变,其根本没有离开过模仿的再现形式。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从没有发生过任何改变。艺术的发展再也不可能像杜尚那个时代以拓宽艺术边界轻易获得原创,如今重新确认创造艺术的可能不是突围边界,而是突破底线。

  张羽

  2007年12月8日于大山子

ZIQbf9FiO4TfvovSZLQ4jE62XipI3Cz7embEc34E.jpg

​  张羽|Zhang Yu

  字郁人,号石雨

  自由艺术家、独立策展人

  1959年出生于天津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曾为天津杨柳青画社高级编辑 / 创办《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丛书并任主编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 / 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专业客座教授 /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 台湾东海大学驻校艺术家 中国实验水墨倡导者及推动者曾提出:水墨≠水墨画、零媒介、觉知艺术等艺术概念,被誉为水墨画的终结者 著有《被误会的实验水墨》、《艺术做我自己》等

  个展(摘选)

  2020  指印--张羽,元典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9  张羽上茶,香港第七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会展中心,香港,中国

  2016  上水--张羽的五台山方式,五台山南山寺、佑国寺、中台,山西,中国

  2014  张羽:意念的形式,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3  修行--张羽作品展1991-2013,光州市立美术馆,光州,韩国

  2012  指印,Sem-Art画廊,蒙地卡罗,摩纳哥

  2011  修·行:张羽指印作品1991-2011,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指印:张羽修行的痕迹,关渡美术馆,台北,中国

  联展(摘选)

  2020

  物的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巡展,芝加哥大学斯玛特美术馆、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塞勒姆市迪美博物馆,芝加哥,塞勒姆,华盛顿,美国

  海浪--上海双年展藏品及文献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

  2019  山水--被压抑的自然,李应鲁美术馆,大田,韩国

  2018

  INK,格平根市立美术馆,格平根,德国

  极简主义:空间、光与物,新加坡科学艺术博物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

  2017  海参崴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港口形态学,海参崴,俄罗斯

  2015

  纸质中的语境--中国当代艺术展,哥伦比亚学院,芝加哥,美国

  书写的现代主义终结:从井上有一、李禹焕到张羽,关渡美术馆,台北,中国

  2013

  第55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平行展--个人结构,本博宫,威尼斯,意大利

  Ink art 水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美国

  2012

  意方 / 极多之比,长岛大学希尔伍德美术馆,长岛,绿堡Depauw大学美术馆,匹兹堡大学弗里克美术馆,匹兹堡,美国

  2010-2011

  伟大的天上抽象-21世纪的中国艺术,明尼苏达大学,吉斯艺术中心,明尼阿波利斯,美国,罗马当代艺术馆,罗马,意大利,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意派:世纪思维,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7-2008

  意派:中国“抽象”艺术三十年,墙美术馆,北京,中国,帕尔马美术馆,巴塞罗那美术馆,马德里美术馆,西班牙

  中国制造,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丹麦

  延承、演绎、渗透--墨,单色的世界,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东京,日本

  1999-2002

  第14届 / 第17届亚洲国际艺术展,福冈现代美术馆,福冈,日本,大田美术馆,大田,韩国

  1998

  蜕变与突破:中国新艺术展,P·S·1当代艺术中心,旧金山现代艺术馆,亨利美术馆,纽约,旧金山,西雅图,美国;蒙特里当代美术馆,墨西哥,堪培拉国立美术馆,澳大利亚,香港艺术馆,香港,中国

  第二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作者:张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