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巴黎春天

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希罕天堂,尝过巴黎的,老实说,连地狱都不想去了。整个的巴黎就像是一床野鸭绒的垫褥,衬得你通体舒泰,硬骨头都给熏酥了的——有时许太热一些。那也不碍事,只要你受得住。

赞美是多余的,正如赞美天堂是多余的;咒诅也是多余的,正如咒诅地狱是多余的。巴黎,软绵绵的巴黎,只在你临别的时候轻轻地嘱咐一声“别忘了,再来!”其实连这都是多余的。谁不想再去?谁忘得了?

塞纳河速写,今日阳光和熙,独步在这赛纳河河畔,呼吸她的艺术气息,穿过一座座名声显赫的大桥,聆听她历史的声音。

塞纳河是法兰西文明的母亲河,巴黎的桥是有名的,全市大小桥梁共计35座,这些桥均各有自己历史,桥的规模及建筑风格也大相径庭,许多桥的命名与历史上重大事件有关,也有一些桥的名字取之于著名人物,由于塞纳河将巴黎分成两半,南北之间只靠桥梁沟通。

语言不通手持“Mus'e dOrsay”便条“奥赛美术馆”一路问路,穿过协和广场已可以望见斜对面的奥赛美术馆了,在手机上搜出了一張美术馆外观样子的图片,因美术馆是旧火车站改造的,中间拱顶正中有一巨大的时钟是他的标志,美术馆前的桥叫艺术桥,是我今天的目的地。

艺术桥是一座连接卢浮宫美术馆与法兰西学院的步行桥。1804年,拿破仑下令开始兴建此桥。之所以命名为“艺术”,据说一是因为邻近当时被改为“中央艺术博物馆”的旧皇宫,虽然后来因为桥名太容易与“艺术博物馆”混淆而又将“艺术博物馆”更名为“卢浮宫”;另一是因为这座桥从建成时起便是专供行人通行的步行桥,桥上种植了小灌木,并有供游人休憩的小石凳,堪称塞纳河上的“空中花园”。常有摄影师或画家在桥上寻找灵感,也不乏艺术家的作品在桥上展出。

我在这桥上留影歇息画画,算是和赛纳河零距离了。


梵高,巴黎奥赛美术馆_印象派专区_梵高专馆,全球梵高画作最齐整的地方。梵爷是世界艺术者们的偶像,那么高端豪华独尊的展场,每年近千万的朝拜者,他若有知一定痛哭流涕或狂放大笑。从前的大哥前辈们莫奈、马奈、修拉、德加等皆为小弟了,岁月流转已是众星捧月。

艺术为梵高的命运开了个最悲惨的豪华的玩笑,历史惊得目瞪口呆,这是艺术的惊奇,这是艺术的魅力。巨匠和卑贱者,大师和骗子都是一念之差。人人都愿意做艺术梦,某种意义上讲不论成败都是幸福的,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

我看梵高看到的是人生的正能量,看到的是人生的无比幸福,梵高的原作面前你必须感动,你必须折服;色彩极其魅力,制作十分精美,理念引领美术史,摧毁了各种说说:炒作说,资本运作说,甚至“疯子”说。只是命运为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最悲惨,最幸运,你懂的。

这座被誉为“欧洲最美的美术馆,座落于法国巴黎赛纳河的左岸,与卢浮宫隔河相望。是巴黎的近代艺术博物馆,主要收藏从1848年到1914年之间的绘画、雕塑、家具和摄影作品。原筑是1900年的火车站,1986年改建美术馆。

现在的奥赛美术馆里收藏的名师作品有:安格尔、德拉克洛瓦、杜米埃、库尔贝、米勒、德加、马奈、莫内、雷诺阿、塞尚、梵高、高更、罗丹,等等。

人生的幸福是今天,巴黎阳光明媚,门票7.5欧/人,过安检,入大厅,存包,整个美术馆大厅靠巨大的穹顶采光,美术馆拥有80个展室、47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两侧的展室各有3层,一楼是1848年至1875年的绘画作品,北侧陈列的是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和印象派初期的作品,包括多米埃、科罗、米勒以及巴比逊学派的作品。印象派代表人物马奈1865年画的《草地上的午餐》也在其中。一楼南侧陈列着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象征主义等画派的作品,其中包括德拉克鲁瓦、安格尔等著名画家的多幅作品。在这一层还有一个建筑艺术陈列厅,藏有埃菲尔家族捐献的埃菲尔铁塔的模型、草图、设计底稿等。

在第二层展室中陈列的是雕塑作品,作者有罗丹、马约、布尔戴尔等。还有19世纪末学院派画家的作品以及200世纪初叶立体主义及野兽主义画派的绘画。

第三层主要展出的是印象派画家的作品。由于靠近大厅的玻璃拱顶,光线好,非常适合摆放印象派绘画。在这里有塞尚、马奈、雷诺阿、德加、莫奈、西斯莱等人的作品,印象派绘画是奥赛博物馆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在这一层除印象派外,还有新印象派和纳比派的作品。

入大厅前可见两侧巨大喷绘标识右二是梵高专馆,左侧标识指五层是德加的展馆,五层是穹顶之前的原火车站候车厅的部份,就象通常戏院电影院的前厅多是高出正厅几层的,由专门电梯上去,这厅多是小幅尺寸的油画,还有很多手稿,素搞,笔记,速写本,因是全馆用法语英语看作品前必须先拍标签再读作品再拍照,回家后继续消化,好在这些作品都读过千百次了,一眼认出都是老朋友了,但是还是有些未曾蒙面的。其余展馆还有很多与印象派同时代的其它绘画,甚至俄罗斯绘画,古典家具,摄影,雕塑,穹顶下的大厅两沿全是巨型雕塑。

印象派大师们能独领风骚一个时代,仅技艺一项就让后辈惊慕不已,顶礼膜拜,造型、色彩、技艺、面目、个性、是从古典绘画进入现绘画最伟大的贡献,原作的说服力是无与伦比的,叹为观止,美不胜收。

美术史是部 辉煌灿烂的历史,也是一部血泪史,唯一不同的是,那部血泪史并不在美术馆,也不在美术史里。


卢浮宫,欧洲对文化艺术很重视也很尊重艺术家,美术馆搏物馆众多,各处公共场合都有艺术品陈到,大众都喜欢艺术品。

朋友问看了《蒙娜丽莎》原作,感觉怎么样?我说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画幅异外的小,虽然以前也知道,但面对原作还是感觉太小了可能是展厅太大吧,认真说没有印刷品的视感觉痛快,可能是视觉距离较远照明也不充分吧。

对《蒙娜丽莎》大家都肃然起敬,随众吧,也挤挤拢,好不容易耐性等着傍边的一对黑恋人反复自恋拍照走了,那黑人少女的眼晴真漂亮,眼珠也有淡蓝淡蓝的光韵,抓紧拍了一张与蒙娜丽莎零距离的照片,至少要对得起60欧的花费。有时大家都说这幅画好,其实是说他的经济价格,二是讲妇儒皆知的明星心理,三是盲目从众,四是将计就计都这样说,叠加起来变成众口一词。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对传统艺术无限致敬的前提下,这幅画就是一幅古典精品而已,不见得是第一更不能说绝对是第一。小的时候疯狂地喜欢过达芬奇,后来才知道世界不只有《蒙娜丽莎》不只《最后晚餐》,没有唯一才是唯一,心灵感应才是你最喜欢的作品。就象你曾读过红楼梦,后来才知道还有好多“红楼梦”,现在比“红楼梦”还能打到你痛点的东西还多得很。可能是我更关注现当代绘画和后现代绘画或抽象绘画的原因吧,才有这“出位”的想法。

卢浮宫的古典雕塑才是真好。维娜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三个女人是卢浮官的镇店之宝,维娜斯、胜利女神印象更令人深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