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感悟生活水墨寄情——读秦嗣德的水墨画

  我与秦嗣德的相识已经多年,偶有小空常在一起谈及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各自观点,他的谈吐流露出他在艺术方面的思想和学养。也见着他这几年在墨池的耕耘,带着对中国文化及绘画状态的思考,在继承传统与创新上实践着自己的心路历程,在大量的作品中印下他意图探寻的足迹,步入了被关注的中青年美术家队伍,不断地发表自己的作品,参加各种学术型的活动,成为吉林艺术学院一名年轻的副教授。每读到他的画,总能品出一种沉实和凝重。透过貌似平静的画面,一股夹着草木、泥土混杂的气味如山风始终回旋于观者左右。或暗怨迷离、或沉郁浓重,水墨夜雾一般弥散开来,洇湿着每一个试图走进它的人。

  就象密西西比杰生小镇对于福克纳,塔希提岛,对于高更,蜷伏关于关外粗放的山水之间,是秦嗣德挥之不去的沉重又充满感伤的记忆。其作品《岳桦林》同凡高在疯狂间歇中创作的油画《橄榄树》,在形态上有着某种相同之处。把秦嗣德同世界级大师的作品作类比,只是为了一种表达的需要。画面上的岳桦林与橄榄树同样有着扭曲、挣扎、顽强生长的意态。而它们恰好可以用来诠释他成长的经历。大师得自于天才和狂暴的激情,秦嗣德则受惠于感知和自然的馈赠。

  笔触的层积和色墨的灰暗,构成了他画画的至要特点。立意布局的厚满、和谐与缜密,使他在营造画面的整体气氛上获得静谧、浑合的视觉感受。他那个性鲜明而不凡蕴籍的水墨作品,总能给观者带来迥异的强烈感染。在大局面中延展驱驰,小细节上柔韧有余,尤其对人物情感、心态、性格的把握,精妙的表现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沉重,或安详,或天真,形态毕观。如果用骨重、趣远、韵深来形容秦嗣德作品的内在特征,是再恰当不过了。他总是期望尽可能运用有限的笔墨因素来实践自己对作品在审美与抒情上追求惟美至善的理想。一旦构思完成,他便以酣畅淋漓的笔墨一气呵成。落在纸上,又似深水潜流,宁静中潜藏着汹涌的激情。就象林海永远处于沉静之中,而仔细谛听,却意蕴深远。

  秦嗣德的画关注具体生活本身,更关注他所熟悉的乡土。因此,围绕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咀嚼人生,使得作品更加真切,更以贴近心灵,贴近他所熟悉的人群,产生亲切感。莫言说:“创作就是嗅着独特气味寻找故乡的过程。”少年乡下生活的记忆,使他对故乡生活的理解比常人更深了一层,他笔下人物的目光直接,衣饰和脸同脚下的土地有着同样的颜色,笔墨的再现使人物与环境浑然一体。《正月》里的女人,在节日的气氛中,思索着的应然是接踵而来的像石头一样沉重的生活。在这样的日子,他们依然不能舒展眉头,用他的话讲:“一幅优秀作品除了有笔墨技巧,更耐人寻味的是作品本身的意境和画面以外人的精神。这是画家的体验和阐释。在《老屋》、《故土》《出栏》这些作品中,画面上的人物,就如同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植物,他们承受着洌风、疾雨,以及撒在这片土地上吝啬的阳光。

  如同大荒山少有晴天的日子,秦嗣德作品中偶有明净的画面出现,那必是他同远去的昨天、孩提的心绪向接应。《生生不息》、《充满阳光的岁月》、《家山故事》表现出来童趣与快乐,说明他对逝去的时光的敬意和留恋。这些作品中,画面上孩童那充满天真的双眸,激情跳跃的色彩,构成了明快率直笔墨情趣。童年的记忆如一缕阳光照亮了时间的隧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好是修心处,何必在深山》那半人半仙的高士图卷中充满一种高古静谧,飘然自得,淡名慕贤的士风之气,与文脉相连。寄情于山水之间,怡然远离了这喧嚣世界,那是他心中一片净水蓝天。

  秦嗣德是一个表面随和内心里极富个性的人。这就使他在这个世界里每天都要面对裂变和矛盾。静观自己虽然他每天都在反观自己,以使自己不断变得清朗纯净。但他必有深沉的无奈。他曲折的经历和内心的忧郁,难免有时会使画面显得滞涩。好在他是一个懂得淡泊的人,对自然、生活又充溢着浓厚的情感,我们相信,浑厚的白山墨水能使他的画境不断变得深远、纯净起来。

作者:昌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