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收藏周刊:有评论家指出,您的山水画有宇宙意识。这个宇宙意识怎样理解?
许钦松:从整个山水画史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山水画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都离不开宗炳所提出的“可望、可居、可游”的评价标准,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主体。而到了现代社会,哪里有好的山水,旁边一定建了楼盘。这几年经济虽然发展了,但对自然的破坏更严重,人类通过对自然的侵占来满足自己无限制的欲望。而当下的艺术家应超脱人的本身,在一个高度来看自然,脱离开人本身,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高度决定了艺术高度,而目前所有的艺术家都没有像我这样思考过。
收藏周刊:思想上的变化如何带来技术上的突破?
许钦松:平远、高远、深远,是从古至今山水画在视觉上的一个颠覆不了的固有定律,没有人想过突破。而评论家薛永年先生指出,我的艺术在这三远之外又多出了“广远”与“阔远”。除了传统的散点透视和西洋的焦点透视外,还多了一样东西,即环视,可以从前面看到后面,有些则是从俯视到平视再到仰视的变化,有720度。这就完全打开了视觉格局,与别人大大不同。
收藏周刊:在水墨方面,您又做了怎样的探索?
许钦松:许多山水画家考究一笔当中的干湿浓淡,但没有注意到黑与白之间还有一个无限广阔的灰色地带。这个灰色地带没有人去做深做透,没有做到很精妙,丰富性没有发挥到极致。而我的山水,雄浑的山与烟、雾、云交融,灰色非常丰富,即我把这个“灰色地带”做透了。田黎明说,我的笔墨饱含情感,而这也是我做透灰色地带的动力。
收藏周刊:通过这次个展,您对自己的山水画创作做了一个阶段性总结,除了成就之外,能不能谈一下自己的不足之处?
许钦松:我觉得我的画面还没有把我内心的意境与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有些作品表现得较好,有些作品欠佳,画笔还没完全得心应手,这需要一个过程。艺术永远是一件遗憾的事情。有人曾问我,我的最好的作品是哪一幅?我都是回答,“还在后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