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曾于《书议》中记道:“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若与言面目,则有智昏菽麦,混黑白于胸襟;若心悟精微,图古今于掌握。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象。”明示中国书法艺术具极高之抽象性、概括性、音乐性。观书家朱绍正之书法艺术,使人感到如聆音乐般轻重徐疾,然使节奏之复杂多变寓于统一,笔墨之苍润浓淡之对立化为和谐,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令人回味不止。
宋代雷简夫亦曾云:“余偶画卧、闻江涨瀑声,想其波涛翻翻,讯决掀摇,高下蹙逐奔去之状,无物可以寄其情,遽起作书,则心中之想尽在笔下矣。”尽述书法可网罗声音意象,有通于音乐之美。绍正之行书,全篇气韵连贯,首尾呼应,结构似散实聚,用笔则以笔法立骨,出入晋、唐而皆为所用。尝于快速挥运之中,亦力求笔笔韵到。有意处有笔,有笔处有意,宛然兼学晋人之潇洒与唐人之严谨,刚健劲挺,跌宕有致,富蕴节律,涵通音韵,自出机杼。又慕清王铎行书之结体风度,气势奔放、直抒性灵,以奇险取胜,节奏对比强烈。
绍正自幼勤习书法,幸得岭南著名书家秦咢生指点,于书艺之道豁然开朗。其后,更于摄影、绘画、设计、音乐诸般相关艺术中摄取养分,融会贯通,而成今卓而不羁,起伏变幻之书风。唐代张怀瓘《书议》中又云:“书之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故天下寡于知音”,便透现书法艺术与音乐之密切关系,形象而概括透现书法艺术之音乐美。观赏其作,如聆无声之音,于形式上,章法、节奏、韵律、对称、呼应之变化中仿如显具音乐之节拍、休止,乐段之歇间连绵意味;讲究笔划之节奏,笔画有断有连,构得书法艺术作品之整体。于内容上,绍正更籍结体意象抒发感受、理想、志趣,以至整个内心世界,表达真挚而丰富的情感,真乃“言为心声,书为心画”。
有书家曾感叹:书法是苦命的,它比起音乐、绘画、诗歌的路子似乎窄得多。但书法又是幸运的,它存在于黑白二色的天地是如此的广阔。多年来,绍正潜心于行、草书创作,于此艰辛又广阔之黑白天地默默耕耘,追求形式节律之美,既重视传统,又敢于大胆突破,创作富有强烈节奏感之书法艺术品。其书其作,观之,令人顿觉生命节韵之一片无尽律动,仿佛聆听生命之声之乐奏。同时于此理想广阔之空间艺术,更蕴藏艺术意境所体现之生命节奏及丰富内涵。 其人其书,未可限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